咽炎

咽部粘膜或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炎症。是秋冬及冬春季之交的常见病。由于致病微生物种不同,症状也不相同。病变可局限一处,也可波及整个咽腔。

按病程分,有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

急性咽炎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多由急性鼻炎向下蔓延所致,也可开始即发于咽部。常见病原体有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及流感病毒等。这些病原体可存在于正常人咽部。在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繁殖而致病。因此咽炎多见于受凉、慢性病、营养不良、烟酒过度、鼻窦炎、扁桃体炎、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时发生。

发生急性咽炎时,咽部粘膜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甚至化脓。成人症状以咽痛、烧灼感等为主,儿童则以高烧、寒战、呕吐等全身症状为主。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咽侧壁粘膜亦肿胀充血,下颌角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致咽间隙感染。

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败血症、恶病质以及重金属中毒等引起的继发性咽部感染则以混合病菌感染为主。血液病引起的咽炎是因机体抵抗力过低所致。起病急,有高热、寒战、咽痛、口臭、吞咽困难等,软腭、腭扁桃体、鼻咽、下咽等部位可发生坏死,全身情况迅速恶化,可早期出现循环衰竭、休克等。及早作血液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慢性咽炎占咽科疾患的10~20%,占耳鼻喉疾病的2~5%,多因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周围有慢性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或长期烟酒刺激所致。患者咽部有异物感、发胀、咽干痛,咽部分泌物增多,易恶心。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治疗则以加强身体抵抗力、戒烟酒、忌辛辣饮食、清除病灶、保持口腔清洁为主,也可应用清凉药物或作理疗。

按病原体分类,咽炎有病毒性、霉菌性、樊尚氏、白喉等类型。

病毒性咽炎主要由库克萨基病毒或腺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和EB病毒也可引起。库克萨基病毒引起的咽炎多见于幼儿,夏季好发或散发流行。发病急,咽痛重,有高热,软腭、悬雍垂、舌腭弓、扁桃体、咽后壁可见疱疹,破溃后形成点状溃疡,颌下淋巴结可肿大。局部可用1%龙胆紫涂抹,保持口腔及咽的清洁。早期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减轻症状。

霉菌性咽炎又称鹅口疮,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此菌为口腔粘膜常驻菌,在身体抵抗力弱时发病。婴幼儿、老人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病人因抵抗力降低、体内菌群失调等可引起霉菌感染。在口腔及咽粘膜上出现多发性白色斑点,稍隆起,有时融合成灰色假膜,下面有浅糜烂面。全身治疗以增强抵抗力为主,并以两性霉素静脉点滴。局部治疗则有口腔清洁,局部用制霉菌素含漱或以1%龙胆紫涂抹等。

樊尚氏咽峡炎又称溃疡膜性咽峡炎,由梭形杆菌及螺旋体感染所致。多见于全身抵抗力低下的患者,病变多发生在牙龈及扁桃体,并扩散到软腭、颊粘膜等处。可有高热、无力、咽痛、下咽困难等。治疗除注意营养及局部清洁外,注射青霉素有效。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