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周围的组织如视网膜、葡萄膜的血管破裂时,血液流入并积聚于玻璃体内的现象。视网膜血管病、血液病、眼内肿瘤、视网膜裂孔和外伤等均可引起玻璃体出血。出血量少时表现为飞蚊症,多时为红视症。大量玻璃体出血会严重影响视力。少量的出血易被吸收,玻璃体可恢复透明,大量出血则较难吸收,若反复多次出血,最后形成致密的膜,此膜收缩牵引可造成视网膜脱离。故对玻璃体出血应尽快查明原因予以治疗。

常见的玻璃体出血的病因有:眼外伤或眼内手术;视网膜血管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血液病,如恶性贫血和白血病等;大量脉络膜出血,血液可冲破视网膜,侵入玻璃体内;眼内肿瘤破坏血管或肿瘤的新生血管破裂;视网膜裂孔处有血管断裂,可引起出血。

检查时可见玻璃体呈点、片状混浊,下方为重。用斜照法检查见到红色凝血块。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玻璃体内有无数浮游的血细胞。若能窥见眼底,则应寻找局部病变,确定病因。同时应查血压、尿糖和作必要的血液学检查。

玻璃体出血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常见以下几种:

(1)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一般少量出血不引起机化物,若大量反复出血,则可见视网膜上有新生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

(2)青光眼,突然大量的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内容突然增加,引起眼压增高。出血在吸收过程中,红细胞破坏后的碎屑阻塞小梁,也引起眼内压增高。

(3)血铁质沉着症,陈旧的玻璃体积血,可导致眼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与眼内铁质异物引起的铁质沉着症相似,可引起并发性白内障

对玻璃体出血的病人,要根据病史、眼部及全身检查所见,尽可能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疾病。当新鲜出血时,病人需卧床休息,口服止血药,防止再出血。若出血量多,眼压高时,需控制继发性青光眼。用多种方法,促使玻璃体内出血的早日吸收。常用的药物有透明质酸酶、 α-糜蛋白酶、尿激酶及碘制剂等。若3~6个月后,出血吸收不良者,应考虑玻璃体切除术。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