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

概况

异名:鸐鸡(《食疗本草》),山雉(《纲目》)。

基源:为雉科动物原鸡的肉。

原动物:原鸡Gallus gallus(Linnaeus)

历史:本品原名鸐鸡,首载《食疗本草》。《纲目》载于48卷禽部,名山雉。《陆川本草》名山鸡。《中国动物药》收归鸟类药。

形态:为家鸡的祖先,形态色泽似家鸡,唯体较小。肉冠、肉垂及裸出的脸和喉均赤红色。雄鸡头、颈羽毛前半深红色,向后转为金黄色。背部大都为暗红色;尾羽特长,黑色,有金属光泽。下体纯乌黑。脚部粗短而健。雌鸡上体大都暗褐而缀以黄褐色虫囊状斑;胸红褐色;腹部褐色沾黄;尾下覆羽乌黑色。

生境与分布:热带林区鸟类。栖于1000m以下的原始森林、麻栗林和次生的竹阔混交林中,有时也见于稀疏灌丛中。常结成5~7只小群活动。性杂食,以植物为主。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

药性

性味:甘,温。

功效:补虚,强筋骨。

主治:体虚无力,崩漏带下。 ①《中药大辞典》:“滋养温补,强筋骨,入肝补血。治崩漏带下。” ②《中国动物药》:“补肝益肾,强筋壮骨。治崩漏带下,筋骨痿软无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0~120g;或加酒炖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