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梅

概况

异名:芒种花(《陕西中药名录》),大叶黄、大田边黄、黄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藤黄金丝桃属植物金丝梅的全株。

原植物: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 Thunb.ex Murray

形态:灌木,高0.3~1.5m。茎淡红至橙色,4棱形至圆柱形。叶具短柄,对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形,长1.5~6cm,宽0.5~3cm,基部楔形,顶端钝圆,具小突尖,两面具点状腺体。伞房状花序近顶生;萼片在花蕾及果时直立,宽椭圆形,长5~10mm,常带淡红色,有多数腺条纹;花瓣金黄色,长圆状倒卵形,多少内弯,长1.2~1.8cm,宽1~1.4cm,有1行近边缘生的腺点;雄蕊多数,5束。蒴果宽卵珠形,长9~11mm。种子深褐色,多少呈圆柱形,长约1mm,有窝纹。花期6~7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0卷.第2分册.40页.图版7.5-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450~2400m的山坡疏林下或路旁灌丛中。分布于华东及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和贵州。其他各国常有栽培。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全株。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肾炎:金丝悔全草9~15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血崩,鼻衄:金丝梅果适量,水煎服;治蛔虫:金丝梅根适量,水煎服;治黄水疮,皮肤瘙痒:金丝梅叶适量煎水洗。”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