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益母草

概况

异名:益母草(浙江)。

基源: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白花益母草的全草。

原植物:白花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L.our.),S.Y.Huvar.alltflorus(Migo)S.Y.Hu(Leonurus sibiricus L.var.alliflorus Migo),又名野毛草、油麻松(广西阳朔)。

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达1m。茎四棱形,有节,被倒生的细毛。叶形变化较大,基生叶圆心形,径4~9cm,边缘5~9浅裂,每裂片具2~3钝齿,叶柄长达18cm;下部的茎生叶呈掌状3裂,中裂片又3裂,侧裂片又各2裂,叶柄长1~3cm;上部的叶羽状深裂,无柄;枝梢的叶线形,叶两面均被细毛。轮伞花序腋生,花梗短或无;苞片针形,与萼等长或较短,具细毛;花萼钟形,长5~10cm,顶端5齿,二唇形,外被细毛;花冠白色,长约12mm,二唇形,花冠筒内侧有乳头状毛,近基部有毛环;雄蕊4,二强,子房4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顶端2裂。小坚果褐色,三棱形,顶端平截,光滑。花期5~7月,果期8~9月。(图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1089页.图1110)

生境与分布:适应性较强,尤以阳处为多见。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化学性质

参见益母草条。

药性

功效:《中国植物志》:“功用同益母草。”

主治:①《中药志》:“与正种(益母草)同等入药。”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草:用于月经不调,崩漏,胎动不安,产后腹痛,附件炎,跌打损伤。种子:用于目赤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