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柳

概况

异名:野杨柳、威氏柳、山杨柳(《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基源:为杨柳科柳属植物紫柳的根皮。

原植物:紫柳Salix wilsonii Seem.

形态:乔木,高可达13m。一年生枝暗褐色,嫩枝有毛,后无毛。叶椭圆形、广椭圆形至长圆形,稀椭圆状披针形,长4~5cm,宽2~3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幼叶常发红色,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边缘有圆锯齿或圆齿;叶柄长7~10mm,有短柔毛,通常上端无腺点;托叶不发达,卵形,早落,萌枝上的托叶发达,肾形,长达1cm以上,有腺齿。花与叶同时开放,花序梗长1~2cm,有3(5)小叶;雄花序长达6cm,粗6~7mm,盛开时,疏花,轴密生白柔毛;雄蕊3~5;苞片椭圆形,花有背腺和腹腺,常分裂;雌花序长2~4cm,雌花粗约5mm;花序轴有白柔毛;子房狭卵形或卵形,无毛,有长柄,花柱无,柱头短,2裂;苞片同雄花;腹腺宽厚,抱柄,两侧常有2小裂片,背腺小。蒴果卵状长圆形。花期3月底至4月上旬,果期5月。(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23页.图757)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水边溪旁。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区。

药性

功效:根皮:收敛、止泻、止血、接骨。

主治:《新华本草纲要》:“治疗骨折,急慢性肠炎,腹泻,菌痢,红崩,痈疮,无名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