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菀

概况

异名:森林千里光(《药学学报》),敖衣音·给其根那(蒙族名)。

基源: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林荫千里光的全草。

原植物:林荫干里光Senecio nemorensis L.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着生多数不定根。茎单1或丛生,高45~100cm。基生叶及茎下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近无柄而半抱茎,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1~3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疏牙齿,两面被疏柔毛或光滑;上部叶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向上渐小。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组成伞房状,花序梗细长,被短柔毛,有线形苞叶;总苞钟形,长6~8mm,宽5~10mm,总苞片1层,10~12片,线形,背面被短柔毛,边缘膜质;缘花舌状,雌性,黄色,中央花管状,两性,长约8mm。瘦果圆柱形,具纵肋;冠毛长5~7mm,白色。花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566页.图6545)

生境与分布:生于草甸,林缘或林下;分布于中国北部、中部和东部。蒙古、前苏联及欧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8~9月采收全草。

化学性质

含大叶千里光碱(Macrophylline)、瓶千里光碱(Sarracine)[1]、7-当归酰倒千里光次碱(7-Angeloylretronecine)、7-千里光酰阔叶千里光次碱(7-Senecioylplatynecine)、林荫干里光碱(Nemorensine)、瓶干里光碱(Sarracin)、倒异千里光因(拟)(Retroisosenine)、保加干里光因(拟)(Bulgarsenine)、9-千里光酰阔叶千里光次碱(9-Senecioylplatynecine)[2]、富斯千里光宁(Fuchsisenecionine)、千里光碱(Senecionine)[3,4]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63;10(9):536。
[2] CA 1990;113:29155s。
[3] CA 1982;97:120460z。
[4] Planta Med 1984;50(4):362。

药性

性味:苦、辛,寒。

归经:入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热痢,眼肿,痈疖疔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肠炎,痈疮:黄菀配鼠曲草(或火绒草),水煎服。”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肝炎,结膜炎:黄菀配龙胆草或獐牙菜,水煎服。”

单方应用:《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疮肿:黄菀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