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茄

概况

基源:为茄科茄属植物澳洲茄的地上部分、果实。

原植物:澳洲茄Solanum aviculare Forst.

历史:原产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因其含有大量甾体甙生物碱,为合成甾体类药物的廉价原料,世界各国相继栽培,现俄、匈、印及中国均有相当规模种植。

形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老茎基部木质化,高达3m,全株秃净,多分枝,小枝具棱线。叶互生,二型,分裂叶基部宽楔形,长约15cm,宽约10cm,3~5羽裂,裂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边缘微波状;全缘叶披针形,长10~20cm,宽1.5~3cm叶端渐尖,叶基楔形下延;叶表深绿,膜质,叶脉带紫褐色。蝎尾状花序生茎顶叶腋,通常有花3~15朵,花萼钟形,革质,5裂,萼齿圆凸尖;花冠兰紫色,径约2.5cm,筒部隐于萼内,5裂,冠檐长约1cm,雄蕊5枚,着于花冠筒喉部,花丝锥形,花药顶孔向内偏斜,雌蕊子房卵形,花柱丝状,长8mm,柱头二浅裂。浆果宽卵形,约2.5×3cm,下垂,熟时由鲜绿转棕黄色。种子多数,近卵形,压扁,棕黄色,外表具细网纹。花期秋季,果熟期冬季。(图见《甾体激素药源植物》.129页.图42)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缘空地和低海拔地带。中国引种,河北、江苏、湖北、云南等省各植物园药用植物研究所机构有栽培。

化学性质

主要含澳洲茄胺(Solasodine),地上部分含量2.4%、果实2.6%[1]。此外还分得羟基澳洲茄胺(Solanavil)、番茄登醇(Tomatidenol)。另从种子发芽后的小植物叶茎和根诱导而来的澳洲茄愈伤组织细胞提取液中分得桦木酸(Betulinicacid)3%,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澳洲茄碱、茄边碱(Solamargine)和γ-氨基丁酸[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三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96。
[2] Phytochemistry 1985,24(12):3064。
[3] Phytochemistry 1980,19(2):299。

药性

功效:地上部分、果实:用作生产激素类药物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