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蚂蚁

概况

异名:黑蚁(《五行记》)。

基源:为蚁科蚁属动物黑蚂蚁的成虫。

原动物:黑蚂蚁Formica fusca L.

形态:工蚁体长约13mm。体漆黑色有光泽,平滑。头圆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单眼3个,品字排列。触角1对,屈膝状,共12节,柄节最长。口器咀嚼式,发达。前胸背板发达,中胸背板较小。无翅。足3对,发育相等。胸部和腹部相接处缩小呈细柄状,并具向上的鳞片1枚;腹部5节。上颚、触角、足为暗褐色;头胸、足及每腹节的后缘有褐色硬毛,腹节后缘的毛较密,其余处较稀。兵蚁与工蚁相似。雌蚁形大。雄蚁较雌蚁略小,均有翅,其触角细长不呈屈膝状。幼虫头胸部细小,腹部较宽,体黄白色,无足;蛹白色。

生境与分布:营群体生活,常筑巢于地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性质

胃中的挥发性物质有多种脂肪烃(Aliphatic hydrocarbons.)。蚁属的毒囊中含毒液,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成分是蚁酸(甲酸,Formic acid);又含氨及17种游离氨基酸[1]。黑蚂蚁含α-二羟胡萝卜酮(α-Doradexanthin)[2]、金合欢烯、高金合欢烯(Homofarnesene)等[3]

附 同属动物Formica sanguiinea的雌蚁及工蚁含挥发物质:正癸醇、正十一烷醇、正十二烷醇和它们的乙酸酯,以及金合欢烯(Farnesene)的异构体。又F.rufa等赤蚁含异黄喋呤(Isoanthopterin)、核黄素、2-氨基-6-羟基喋啶(2-Amino-6-hydrox-ypteridine)、生物喋呤(Biopterin)[1]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87。
[2] CA 1983;98:195279b。
[3] CA 1987;107:215109f。

药性

性味:咸,平。有毒。

主治:治蛇咬伤及疔毒肿痛。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四川中药志>:“治蛇咬伤:黑蚂蚁舂绒涂。”②<四川中药志):“治疔毒肿痛:黑蚂蚁、苍耳虫共春绒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