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鸡

概况

异名:山菌子(《本草拾遗》),鸡头鹘(《东坡诗集》),泥滑滑(《纲目》),竹鹧鸪(《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基源:为雉科动物竹鸡。棕胸竹鸡的肉。

原动物: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Temmick)。棕胸竹鸡Bumbusicola fytchii(Anderson)。

历史:竹鸡首载《本草拾遗》,称之谓山菌子。李时珍释其名曰:菌子,言味美如菌也。蜀人呼为鸡头鹘,南人呼为泥滑滑,因其声也。今通称竹鸡。

形态:体长约30cm。头、颈侧、颏、喉等均栗褐色。上体大都黄橄榄褐色。蓝灰色的眉纹,向后几伸至背侧。中央尾羽淡肉桂栗色,密杂以虫蠹状纹。下体棕色,前浓后淡,两胁密杂以黑褐色斑。脚和趾黄褐色。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山地丛林间。夜间栖树上。飞翔低而迅速。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

药性

性味:《医林纂要》:“甘,温。”

归经:《本草求真》:“入心、脾、肝。”

功效:补中,杀虫。

主治:久病虚损,野鸡病。 ①《本草拾遗》:“主治野鸡病,杀虫,煮炙食之。” ②《医林纂要》:“补中。” ③《中国药用动物志》:“有补中的功效。主治久病虚损。”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只。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