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药

概况

异名:水白菊(《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菊科紫菀属植物青药的全草。

原植物:青药Aster faberi Franch.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50cm,上部被密毛。基生叶,具长柄,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边缘有疏锯齿,两面散生白毛,脉上较密;茎生叶,互生,上部叶较密,叶片线状披针形,较下部叶渐小,两面有毛。头状花序少数,具长梗,着生枝或茎顶,伞房状排列;总苞片2层,覆瓦状排列,被毛;舌状花白色,后渐带紫红色;管状花黄色;冠毛白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226页.2487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低洼湿地及水边。分布于贵州。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

药性

性味:辛、苦,凉。

功效:清热祛风。

主治:感冒发热,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贵州草药》:“治感冒发烧:青药9g,鱼鳅串15g。煨水服。” ②《贵州草药》:“治目赤:青药9~15g,煨水服。” ③《贵州草药》:“治虚弱:青药15g,煨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