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鱼

概况

异名:黄花鱼(《临海异物志》),石头鱼(《岭表录异》),鱢(《医心方》),黄鱼(《本草述》),海鱼、黄瓜鱼(《医林纂要》),大黄花鱼、小黄花鱼(《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的肉。

原动物: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

形态:大黄鱼:体略长而侧扁。口倾斜,下颏缝合部的下面有四个孔。头大;吻圆钝。前鳃盖骨边缘有细距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背鳍起点在胸鳍起点的上方。腹鳍小于胸鳍。尾鳍楔形。体背侧灰黄色,下侧金黄色,背鳍及尾鳍灰黄色,胸鳍、腹鳍及臀鳍为黄色。

小黄鱼:形似大黄鱼,但体形较小。背鳍起点与胸鳍的起点相对,胸鳍长而尖,末端超过腹鳍的末端,腹鳍稍短于胸鳍。属鳍楔形。体背侧灰褐色,两侧及腹侧黄色,背鳍边缘灰褐色。

生境与分布:大黄鱼:结群性回游鱼类,通常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区。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浙江舟山群岛最多。

小黄鱼:为底层结群性回游鱼类,通常亦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区。产卵时鱼群集结在近岸10~25m,索饵时通常在70m以内海区,越冬时在45~80m海区。鱼群有垂直移动现象。生育季节有发声习性。幼鱼及仔鱼主要以桡足类幼体及硅藻等为食,成鱼以甲壳类及小型鱼类为饵。主要分布于黄海和渤海,东海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每100g大、小黄鱼分别含:水分81、79g,蛋白质17.6、16.7g,脂肪0.8、3.5g,灰分0.9、0.9g;Ca33、43mg,P135、127mg,Fe0.9、1.2mg,硫胺素0.01、0.01mg,核黄素0.10、0.14mg,尼克酸0.8、0.9mg,每1kg鲜石首鱼含I 120μg。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10。

药性

性味:甘,平。 ①崔禹锡《食经》:“甘,温。” 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归经:入足阳明、少阴经。

功效:养心,明目,开胃,益气。

主治:①崔禹锡《食经》:“主下利,明目,安心神。” ②《开宝本草》:“和莼菜作羹,开胃益气。” ③《随息居饮食谱》:“填精。”

使用注意:①《本草汇言》:“动风发气,起痰助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疮助热。”

临床应用

食疗:《纲目》:“开胃益气:石首鱼合莼菜作羹,食之。”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