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地梅

概况

异名:噶地慕布(西藏)。

基源:为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植物景天点地梅的全草。点地梅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约60种,其中约7种药用。

原植物:景天点地梅Androsace bulleyana G.Forr.(A.aizoon Duby var.coccinea Franch.),又名大红花点地梅(《中药大辞典》),红花点地梅(《新华本草纲要》)。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叶丛单生,呈莲花状,直径5~10cm,叶片匙形,近等长,长2~5cm,顶端近圆形,宽4~8mm,具骤尖头,质地厚,两面无毛,具软骨质边缘及齿状缘毛。花葶1至数枚,高10~28cm,被纤毛,伞形花序多花,苞片阔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6~9mm,花梗不等长,始花期通常稍长于苞片,后渐伸长,至果期可长达2.8c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边缘具较长的缘毛。花冠紫红色,喉部色较深,直径8~10mm,多少肉质、筒部稍短于花萼。蒴果矩圆形,6~10裂,紫红色。花期6~7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9卷.第1分册.199页.图版53∶1-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800~3200m的山坡、草地、砾石阶地。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生药

采集:6~7月采收全草。

药理

本品的稀乙醇渗滤液经正丁醇萃取后,其0.02%的浓度即能直接杀死人的精子。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9;20(11):24。

药性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寒。”

功效:利水。

主治:《西藏常用中草药》:“热性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西藏常用中草药》:“治热性水肿:点地梅3~9g,水煎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