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地风

概况

异名:全叶钻地风、桐叶藤(《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基源:为虎耳草科钻地风属植物钻地风的根和茎藤。钻地风属全世界有8种;中国全产,药用者有2种、1变种。

原植物:钻地风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Franch)Oliv.(S hy drangeoides Sieb.et Zucc.var.integrifolium Franch.)

历史:钻地风《植物名实图考》首载,列入蔓草类,云:“长沙山中有之。蔓生褐茎,茎、根一色,不坚实。叶如初生油桐叶而圆,碎纹细齿。”所述及附图与本种相符。

形态:落叶木质藤本;有气生根。叶对生,叶柄长达8cm;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0~15cm,宽5~12cm,全缘或有不明显极稀疏小齿,两面绿色,背面无毛,或脉上微被毛及脉腋有簇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疏被褐色柔毛;花二型;不育花具一枚叶状萼片,狭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7cm,宽1.2~3cm,乳白色,老时棕色;两性花绿色而小;萼片4~5裂;花瓣4~5,离生;雄蕊10,不等长;子房顶端突出于萼筒之上。蒴果陀螺形,长约6mm,直径约3mm,有纵棱,室背开裂。花期6~7月,果期10~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11页.图195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1500m的林下山谷、山麓或灌丛中。分布于中国中南、西南及甘肃南部、陕西、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挖取根部,剥取根皮,晒干。药材主产于广西。

鉴别:根皮半卷筒状,厚而宽阔,表面红棕色,内面有网纹,质松脆。味清香,微带樟脑气。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

性味:《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凉,淡。”

功效:活血止痛,祛风湿。

主治:风湿脚气,四肢关节酸痛。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行脚气。” ②《药材资料汇编》:“去风湿,止痛。” ③《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驱风活血,治丝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浸酒。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四肢关节酸痛:钻地风根或藤750g,八角枫、五加皮、丹参各250g,白牛膝180g,麻黄15g。切细,入黄酒6kg,红糖、红枣各500g,装入小坛内密封,再隔水缓火炖4小时。每服120g,早晚各服1次。头汁服完后,可再加黄酒5kg,如上法烧炖服用。” ②浙江中医杂志1982;(11):“治顽痹,骨关节疼痛,骨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强直、萎缩:钻地风、寻骨风、鹿衔草、炙蜂房各9g,当归15g,炙全蝎、炙蜈蚣各2g,炙蜣螂、炙蕲蛇、甘草各5g。水煎服,分2次服,日1剂。”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筋骨痛:钻地风根、三白草根各15g,马兰根、枇杷根各30g,川牛膝9g,瘦猪肉60g。水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