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疮花

概况

异名:秃子花,勒马回(陕西)。

基源:为罂粟科秃疮花属植物秃疮花的全草。秃疮花属全世界共3种,中国均产。

原植物: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Maxim.)Fedde

形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体含黄色液汁。主根圆柱形。茎1~5条,疏被平展疏毛,上部分枝,高达30cm。基生叶丛生,具柄,铺散;叶片下面具白粉,倒披针形,二回裂片疏生小牙齿;茎生叶少数,无柄,较小,长1~2cm。花1~数朵排成短聚伞花序,花梗较长,被毛;萼片2,卵形,早落;花瓣4,橙黄色,倒卵形,长约1.5cm;雄蕊多数;雌蕊由2个合生心皮组成;子房1室。蒴果细圆柱状,长4~5cm,宽约4mm,成熟时由顶端向基部开裂为2瓣。(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页.图1734)

生境与分布:生于丘陵,山坡,路旁或墙垣。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四川、云南、西藏。

生药

采集:春,夏季采挖带根全草,阴干或鲜用。

化学性质

全草含右旋异紫堇定、原阿片碱、血根碱、别隐品碱、海罂粟碱。根含白屈莱红碱、血根碱、原阿片碱、别隐品碱、隐品碱。

参考文献

The Alkaloides Chemistry and Physiology.Vol17.Academic Press,1979:391。

药性

性味:《陕西中草药》:“苦、涩,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

主治:扁桃体炎,牙痛,咽喉痛,淋巴结结核,秃疮,疮疖疥癣,痈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陕西中草药》:“治睾丸癣,妇女阴户肿:秃疮花、蒲公英、艾叶、全葱各适量,煎水洗。” ②《陕西草药》:“治老鼠疮,秃疮:秃疮花、白杨树花等份,煎成膏药,敷贴疮部。”

单方应用:①《陕西中草药》:“治牙痛,咽喉痛:秃疮花12g,水煎,加白糖适量服。” ②《陕西草药》:“治秃疮,顽癣:鲜秃疮花捣成泥状,敷贴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