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香薷

概况

基源:为唇形科冠唇花属植物云南冠唇花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云南冠唇花Microtoena delavayi Prain(M.deLavayi Prain var.vera Prain;M.tenuiflora C.Y.Wu)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m。茎四棱形,被短柔毛。叶心形至心状卵形,长5~16.5(18)cm,宽3~13(14)cm,先端短尖,基部截状楔形至心形,边缘具小突尖的圆齿状粗锯齿,两面被短伏毛。二歧聚伞花序,腋生,或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总梗长1.5~6cm;花萼钟形,长约6.5cm,宽约3mm,齿5,狭披针形,后面1齿长约3mm,其余4齿长1.5~2cm。花冠黄色;盔蓝色,冠筒基部宽约1.5mm,至喉部宽达5.5mm,冠檐二唇形,上唇盔状,直立,下唇与之等长,先端3裂,裂片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近等长,花丝无毛;花柱先端极不等二浅裂;子房裂片球形,无毛。小坚果扁圆状三棱形,直径约2mm,黑褐色。花期8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6卷.67页.图版10.10~2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200~2600m阴湿的林内、灌丛中或林缘、路边及草坡上。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中部、中南部至西部。

药性

主治:《新华本草纲要》:“腹痛,风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