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

概况

基源:为侧耳科裂褶菌属真菌裂褶菌的子实体。

原植物: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ies(S.vulgare Lloyd;S.alneum Schroet),又名白参(云南)。

形态:散生或群生,无柄,往往呈覆瓦状;菌盖宽6~42mm,质韧,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边缘内卷,具多数裂瓣;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孢子无色,圆柱形,5~5.5×2μm。(图见《中国药用孢子植物》.317页.图470)

生境与分布: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的树干、树枝或腐木上。中国各地普遍分布。

化学性质

含裂褶菌(白参素,Schizophyllin)[1,2],及多糖[3]

参考文献

[1] Fungal Metabolites,(Turner,W.B)1971:1。
[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46。
[3] 药学学报 1990;25(3):161。

药性

性味:平,甘。

功效:滋补,强身。

临床应用

食疗:《福建药物志》:“治白带:裂褶菌适量,鸡蛋,炖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