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树

概况

基源:为豆科合欢属植物楹树全植株。

原植物:楹树Albizia chinensis(Osbeck)Merr.(Mimosa chinensis Osbeck;Acacia stipulata DC.)

形态:乔木,高可达30m;嫩枝被黄柔毛。托叶心形,先端具细尖。二回羽状复叶,羽片6~12对;总叶柄基部和叶轴有腺体;小叶20~35(40)对,无柄,长椭圆形,长0.6~1cm,宽0.2~0.3cm,先端渐尖,基部平截,具缘毛,下面被长柔毛。圆锥花序顶生,由4~5束具10~20朵花的头状花组成,总花序轴密被柔毛;花萼漏斗状,具五齿裂;花冠黄绿白色或淡黄色,密被黄褐色茸毛;雄蕊长2.5cm,子房被黄褐色柔毛。荚果扁平,长10~15cm,宽约2cm,嫩时被毛,后脱落。花期3~5月,果期(6~12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9卷.66页.图版23:5~8)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中、谷地及溪边。分布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

化学性质

树皮含鞣质,三萜皂甙等;其中有合欢皮皂甙(Albitocin)。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89。

药理

将0.25mg/L合欢皮皂甙(Albitocin)生理盐水溶液滴于麻醉豚鼠暴露出的怀孕子宫上,立刻引起剧烈收缩,持续30~120min;iv0.1~8.0mg/kg,对未孕、已孕的兔、猫、豚鼠在体子宫的自发收缩力和频率皆有增加;堕胎的ED50及LD50:小鼠ip分别为3.2±0.6mg/kg、5.9±0.6mg/kg,大鼠ip分别为0.5±0.1mg/kg、0.8±0.1mg/kg,豚鼠ip分别为0.7±0.2mg/kg、1±0.2mg/kg,兔iv分别为1±0.3mg/kg、1.8±0.5mg/kg,由于合欢皮皂甙肠道吸收困难或被破坏,故ig给药作用差,豚鼠ig的ED50及LD50分别为11±2.5mg/kg、19±5mg/kg;对所有受试动物iv均呈短暂的降压作用,但ip则有持久的升压反应;动物接受致死量后,白细胞升高;兔有肾小管组织坏死;小鼠、大鼠则有肝组织破坏[1,2]

参考文献

[1] J Pharm Pharmacol 1967;19:792。
[2] J Pharm Pharmacol 1964;16:369。

药性

性味: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淡、涩,平。” ②《新华本草纲要》:“甘、淡,凉。”

功效:固涩止泻,收敛生肌。

主治:①《全国中草药汇编》:“肠炎,腹泻,痢疾。” ②《新华本草纲要》:“止血,刀伤,痢疾,肠炎,腹泻,疮疡,溃烂不收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树皮15~30g,加白米6g,炒至米焦黄,加水300ml,煎取200ml服。外用:外伤出血,树皮研粉撒患处。疮疡溃烂久不收口,用树皮适量,水煎外洗,并用树皮研粉撒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肠炎、腹泻、痢疾:楹树树皮15~30g,加白米6g,炒至米焦黄,加水300ml,煎取200ml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外伤出血:楹树树皮研粉撒患处。”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楹树树皮适量,水煎外洗,并用楹树树皮研粉撒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