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噪声

来自地球大气层外的无线电辐射干扰。这类噪声源主要是银河和太阳。1929年,美国K.G.央斯基为了寻找影响短波通信的背景噪声的起因,用一个有方向性的可动天线,在14.6米波长上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到1932年,他已积累并分析了大量观测资料,发现所追踪的这一背景噪声每天重复出现,其重复周期为23小时56分零4秒,这同恒星的周日运动周期相同。粗略的定位测量表明,其中心位置大约和银河系的中心方向一致,从而证明这一背景噪声起源于地球大气层外的银河系中心部分。以后的研究表明,这一背景噪声源中心的等效温度(见〖HTK)噪声〖HT))在该波长处高达104K。随着频率的增高,这一背景噪声的等效温度迅速下降(见图)。在地球上除了可以接收到银河系中心部分发出的强烈干扰噪声外,太阳也是一个很强并且随时间变化的无线电干扰噪声源。在太阳宁静时,在30兆赫处,其等效温度约为106K;在10吉赫处至少为104K;在太阳爆发时,等效温度可高达109~1011K。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央斯基的发现所开创的射电天文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探明,许多宇宙天体都发射强烈的无线电辐射。在100兆赫处,最强的射电源有仙后座A和天鹅座A,在地面上可接收到的流量密度分别为19000和11800央斯基。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