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

又称礼拜寺,中国古代也称“回回堂”,是伊斯兰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发展过程

伊斯兰教在唐代传入中国后,清真寺建筑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中国清真寺建筑特有的结构体系和艺术风貌。唐宋时期,清真寺多集中在东南沿海通商港口以及长安等地。中国古代四大清真寺,即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和扬州清真寺,都是这一时期建造的。这些清真寺多由大食、波斯等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建造,多用砖石砌筑。其平面布局、外观造型以及细部处理多受阿拉伯建筑形式的影响。如泉州清净寺就是采用西亚常见的建筑形制。从元朝起,清真寺建筑遍及全国,以今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云南等境内以及大运河两岸的城市为多,并发展成为两种风格不同的清真寺建筑体系:内地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木结构体系,如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新疆各地则保留伊斯兰建筑形式,并带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如新疆吐鲁番额敏塔礼拜寺。

布局

清真寺主要建筑有礼拜殿(又称大殿)、邦克楼、 讲堂、 浴室以及阿訇办公居住用房等附属建筑。内地清真寺一般是前面为大门、二门,门内两旁布置讲堂和阿訇办公用房;邦克楼布置在中轴线上,或单独建造,或建在大门或二门之上;此外尚有浴室及附属用房等。大殿是清真寺中的主体建筑,是宗教活动的中心,由前廊、礼拜殿和后窑殿三部分组成,多用几个勾连搭屋顶连在一起。邦克楼又称“唤醒楼”,是登楼招呼教民做礼拜用的,一般为2~3层,有的可达5~7层。新疆的礼拜寺建筑,不像内地清真寺那样重重院落,也不强调轴线对称,而是开门见山,进大门即为礼拜殿,大殿周围布置各种建筑。礼拜殿为圆拱顶或平顶,分内外殿布置。邦克楼有的设在大门两旁,有的建在寺的一隅。

设计原则

清真寺建筑布局和形式较灵活,但也有必须遵循的原则:

(1)按伊斯兰教规,做礼拜时必须面向麦加,所以不论寺的大门朝向如何,大殿的神龛必须背向麦加(因麦加在中国之西,故神龛背向西方)。这样,往往出现大门在大殿的后面或左右侧的布局形式。

(2)大殿内不供偶像,殿的规模取决于附近教民的多少,其平面布局多种多样。殿内满铺地毯,教民做礼拜要脱鞋进入。

(3)殿内神龛前左侧建宣谕台,是阿訇讲述教义处,位置固定,但样式无定制。

(4)室内外装修常用植物纹、几何纹和阿拉伯文字,一般不用动物纹样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