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

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木构顶棚。汉代称平机或承尘;宋《营造法式》称平闇或平棊,属小木作;清工部《工程做法》称天花,属大木作

平棊和平闇

平棊是一种带木肋的木板顶棚,一般将木板四周加边框,中间用木肋构成方形、矩形、菱形的格子,背面穿带加固,架在斗栱后尾的平棊方上。平闇是用木枋子整齐排列成小方格网架,背上加板,用法与平棊相同。

平棊格子大,格心可画彩画或钉镂雕的花纹格板,平闇则不能。平棊的形象在汉明器、云冈石刻、唐墓壁画中都可见到,实物以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上的为最早(见图)。平闇的实物当以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为最早。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平棊

唐宋时只有殿堂型构架的建筑才用平闇、平棊,厅堂型构架建筑的室内不设顶棚,梁架、檩、椽完全露明。

天花

明清官式建筑中采用的顶棚有井口天花、海墁天花、木顶槅三种。井口天花先在梁间搭木方格网(称支条),方格心内镶木板(称天花板),构成露出井口式木肋的顶棚,上绘彩画。海墁天花是在木方格网下钉木板或糊纸,形成无构件突出的平顶棚,糊的纸有的是白色,有的隐出图案,有的用彩画画出支条和天花板的花纹。木顶槅是用若干块长条形方格木网架,架在贴梁上,构成平顶棚的骨架,下面糊纸。井口天花、海墁天花只能用于宫殿、寺庙,木顶槅则用于宫廷一般建筑和高级第宅。普通住宅只能用高梁杆扎架,下面糊纸;也有用细竹杆扎架,加铺芦席的。

其他

明清时期,江南厅堂等较大建筑内部往往做第二层假屋顶,用檩、椽为骨架,上铺经过细磨的望砖,实际是室内顶棚。在前廊处往往把椽雕成各种曲线,据曲线的形状,称为船篷杆、鹤胫轩、菱角轩、海棠轩等。这类顶棚朴素雅致,颇具宋代彻上明造的遗风。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