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

一般指莫高窟。在甘肃省敦煌县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的峭壁上,地当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相传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和元,历代都有凿建,工程延续约千年。现存已编号洞窟492个,以唐代凿成的为最多,约占总数一半。窟内保存有45000余平方米壁画,2000余座彩塑和5 座唐宋木构窟檐。敦煌石窟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石窟,而且是闻名世界的文化艺术宝库。窟室本身、木构窟檐遗物以及壁画中所展示的建筑形象,是研究从十六国晚期到宋元 800余年建筑史的宝贵资料。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形制

较完整的窟室都有前后二室,绝大多数前室完全敞开,只有极个别的前室有前壁或敞开凿成二石柱。在敞开面上原当建有木构窟檐。后室形制以中心塔柱式、覆斗式和背屏式为最多,可分别作为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宋时期的代表形制。中心塔柱式窟和以塔为中心的早期佛寺布局类似,这同右旋绕塔的佛教礼仪有关。覆斗式窟的窟顶模仿斗帐,为方形盝顶,其正壁(后壁)佛龛早期为圆拱龛,中唐以后龛顶演变为矩形平面的盝顶。背屏式窟的中心佛坛和坛后的背屏是对佛殿中的坛和扇面墙的模仿。

壁画中的建筑形象

主要有:

早期石窟中有许多塑出或画出的阙形建筑(见阙),左右双阙,中间连以屋顶;中间屋顶大都低于主阙,也有平于或高于主阙的。唐代壁画中的阙,中央都是一座高大的城楼,左右阙体向前伸出。石窟中的阙形建筑显示了汉代以前的孤立双阙向隋唐至明清的凹形平面宫阙发展的过程。

佛寺布局

从隋代到西夏 300多幅大型“净土经变画”大都画出了院落组合式的建筑组群,是当时佛寺布局的反映。其中隋代的多为一殿二楼的组合;初唐和盛唐时的多有呈凹形平面的中心建筑,前有水池,池中多有平台。中唐和晚唐画中的佛寺,大都有钟楼、经藏等建筑。画中的佛寺院落可分为单院、前后纵列的双院和左右横列的三院。典型的院落由回廊围成,前有“三门”,四角有角楼,左右廊有配殿,院落中轴线上有1~3座大殿。许多佛寺的后廊并不终止于与左右廊的交接处,而是向左右延伸至画边,说明壁画表现的只是中路主要院落。左右廊之外还有一些附院,这在文献、其他图像和晚期佛寺实例中都可找到旁证。另外,在唐至西夏壁画中还有少数以塔为佛寺中心的布局。

城垣

壁画中绘有数百座城垣,对于研究古代城形、城墙、城门、城楼、墁道、角楼、马面、里坊以及今新疆地区当时的城垣形象,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壁画中绘有数以百计的塔,依结构可分为木塔、砖石塔和砖木混合塔。其中木塔最多,砖石塔甚少。砖塔多数是由几层窣堵波所叠成,密檐砖塔仅见一座,没有楼阁式砖塔;砖木混合塔多见于北朝壁画。这些都和现存实例不同。从壁画中可以看到迟至五代和宋仍有在木构重楼上置一完整窣堵波的塔,反映了印度窣堵波和中国重楼融合的情况。北朝石窟中还画有金刚宝座塔。

住宅及其他建筑

壁画中绘制的住宅不多,有院落式住宅、坞壁和茅舍。院落式住宅又有单院、前后两院和附建厩院等数种。有些壁画还反映了宫殿内部的重重院落。壁画还画了许多圆形的监狱、围有方墙的墓园、高台建筑、庭院水池中木柱架立或砖石砌筑的舞台,以及戒台、烽火台、桥梁、栈道等。

建筑部件

壁画对于各代建筑部件如台基、阶道、勾阑、墙壁、门窗、柱枋、阑额、斗栱、屋顶以及建筑装饰都有详尽的描绘。其中斗栱的形制较多,反映了北朝以来斗栱的发展。

壁画所示北朝和隋代斗栱形制都不出跳。基本上有两种,其一是在檐下由上下两层枋和人字斜撑组成桁架,置于栌斗上;其二是柱头间连以阑额,柱头铺作为一斗三升,补间或仍是人字斜撑,或为栱尾拖长的人字栱,或以人字栱和一斗三升相间。初唐画中有出跳斗栱,只出一、二跳华栱,无昂,令栱中间不伸出耍头,正心一线用一栱一枋为一组,若出两跳则叠用两组;补间或不设或只设一朵人字栱,人字栱已有向驼峰转化的趋势。盛唐画中斗栱发展很快,可以出到四跳,为双抄双下昂,且为逐跳计心重栱,比中晚唐的实例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的斗栱还要复杂,但令栱中心大都仍不交出耍头。补间只用一朵,但已经出跳,其栌斗置于驼峰上。

中唐以后直到宋代壁画中的斗栱仍大致同于盛唐,但中唐已有补间多达五朵的例证,且同一间内有两种形制并用,其一为驼峰,另一为栌斗置于阑额上的出跳斗栱,形制完全同于柱头铺作。晚唐以后耍头渐多,都砍作批竹昂形。五代的补间铺作有作斜栱的。敦煌斗栱转角铺作都没有由昂,且除泥道栱和角昂上的令栱外都只至角为止,不再伸出为侧面的华栱。

建筑画法

壁画明显地表明了从十六国晚期到西夏建筑画的发展脉络。盛唐时期的建筑画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总体采用俯视角度的一点透视,作全对称构图,但结合宗教画和壁画的特点,在同一画面中对不同对象也采用了平视和仰视。中唐的建筑画有在平面图上竖立起建筑立面的画法,基本上没有透视,和后代许多图经、碑刻和工匠图样表示建筑群体的画法相同。

图

窟檐

敦煌石窟有一座晚唐窟檐和四座宋初窟檐。宋初窟檐保存较完整,三间四柱,斗栱转角铺作都没有由昂,和唐宋壁画所绘的相同,但斗栱最外跳头上都无令栱。斗栱尺度很大,出跳深远,保留较多的唐代风格。窟檐的檐端完全平直,同壁画中的绝大多数的建筑一样,为研究屋角起翘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例证。(见彩图)

敦煌莫高窟257窟壁画中的北魏建筑形象 敦煌莫高窟217窟壁画中描绘的初唐佛寺
参考书目
  1. 萧默:《敦煌建筑》,文物出版社,北京,1987。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