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唐代称开元宫,北宋称天庆观,元代改今名,曾多次毁坏,多次修葺。三清殿是玄妙观的正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木构古建筑。它既是宋代官式建筑的代表,也表现出地方性建筑的特点,是研究宋代南北建筑差异的重要例证。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清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见大木作),殿身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四周加一圈深一间的副阶,构成下檐。殿前有宽五间的月台。

殿的木构部分属殿堂型构架,近似《营造法式》所载殿身七间副阶周匝身内金箱斗底槽构架。构架由上、中、下三层重叠而成。下层为柱网,沿周边立两圈柱子,外圈22柱,内圈14柱,柱顶架阑额,连成两个相套的同高矩形框,形成内外槽。又沿进深方向在内槽前后四柱间架四道顺栿串(即清式的随梁枋),使柱端纵横向都连在一起。在四道顺栿串的中部,下面又立四柱,形成现状的满堂柱网。中层是铺作层,在阑额和顺栿串上加普拍枋,枋上放斗栱,柱间用两朵补间铺作,前后内柱间顺栿串上用三朵补间铺作。殿内各铺作顶上架平棊枋,装设平棊,形成殿内空间。上层为屋顶构架层。除两山外,沿各间进深在内外槽柱之上及中柱间顺栿串中点之上(即脊下)立柱,压在铺作上层柱头枋上,柱间架梁,形成深12架前后用5柱的6道穿斗式草架。草架上架檩,构成屋顶。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

殿四周副阶在下檐柱上用四铺作斗栱,上承副阶梁架,副阶梁尾均插入殿身檐柱。

三清殿木构部分有几点值得注意:

(1)内槽柱头和补间铺作向内一侧在第二跳华栱以上用了向上斜举的上昂,前后内槽柱间顺栿串上三朵补间铺作均两面出上昂,是现存最早用于大木作中的上昂实例。

(2)《营造法式》殿堂型构架的铺作层柱头斗栱承托明栿,明栿同下面的顺栿串间无补间铺作。此殿内槽前后柱间以顺栿串为梁,上置三朵补间铺作,上面不加明栿,直接用斗栱的柱头枋承上层屋顶构架,与《营造法式》做法不同,似为明官式做法之滥觞。

(3)《营造法式》殿堂型构架内槽只沿周边一圈有斗栱,整个内槽是一个横长的、顶上呈盝顶形的敞厅。此殿在内槽柱间顺栿串上也加斗栱,把平棊截成五段,形成五个并列的纵长形盝顶小厅。外槽平棊划分也和“金箱斗底槽”小异。

(4)唐、宋殿堂型构架柱子止于铺作之下。此殿虽绝大部分如此,但内槽后侧中间四柱穿过平棊上伸,后檐中间六柱也直抵檐檩下。内槽明、次间四道顺栿串上,在中间一朵补间铺作处各立一根蜀柱。在这14根柱上,斗栱都插在柱身上,显示出南方流行的穿斗式构架特点。上述四点中,后三点都反映了官式做法和地方做法的差异,两者出现在同一座建筑中,反映了它们的交流融合过程。

此殿现状为沿副阶柱开门窗砌墙。其门窗、墙壁、翼角、瓦件等屡经重修,已不能反映宋代风貌。殿内柱、天花、草架也多经抽换更易。另在内槽明、次间四道顺栿串中点下有四根柱,矮于其他内柱,它是原有的还是后加的,目前还有不同看法。殿内槽有砖砌须弥座,上塑三清像,虽经改装,基本上仍是宋代遗物。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