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径流损失

降雨或融雪水因重力作用沿坡地流失的水量。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水文学称此为产流量。防止或控制坡地径流损失,减少地表径流是防止土壤侵蚀,合理利用天然降水,克服土壤干旱,提高坡地旱作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降水p在到达地面之前及到达地面以后,其损失形式可分为植物体截留损失I、地面蒸发损失E、杂草蒸腾损失T、坡地径流损失R、深层(根系分布层以下)渗透损失D等。农田中作物可利用的水量A可以用下列关系式表达:

Ap-(I±R+E+T+D)式中从坡地流出的R为正值,流入坡地的R为负值。

每次降水都可能被植物体截留一小部分。但对作物可利用水量影响不大。坡地径流损失是水的损失的主要形式,它决定于土壤的透水能力、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土壤板结程度以及地面坡度。坡地径流损失不仅减小土壤含水量,影响作物产量以及乔灌木、牧草的生长状况,而且是引起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作用力。控制坡地径流损失是干旱的水土流失地区发展径流农业、径流林业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为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服务。

控制坡地径流损失的主要措施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拦水沟埂、坡面蓄水工程、山坡截流沟等;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如实行等高耕作、深耕、垅作区田、作物残茬覆盖地面、改良土壤结构、草田轮作等;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如营造水土保持林、封山育林、保护林地枯枝落叶层、改良草场、合理放牧等。

参考书目
  1. F.R.Troeh,et al.,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rentice-Hall,New Jersey,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