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明堂

唐垂拱四年(688)武则天在洛阳主要宫殿乾元殿址附会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贺、飨宴、讲学辩论之用,是唐代著名大型建筑物。

相传建造明堂始于黄帝时,是祭祀上帝的建筑,《周礼》称之为明政教之堂。关于明堂制度古代说法不一,其功能多同后代宫殿重复。汉以后儒者各立门户,意见分歧,甚至激烈到方案不能确定而无从建造的程度。唐太宗、高宗都曾打算建造明堂,因争议不决而止。武则天出于政治需要,力排众议,从位置和形制上都不顾古代传说,建造明堂。据记载,明堂方300尺,为多边形,圆顶;高294尺,分三层,下层布政,中层祭祀,上层是圆顶亭子,上立高 1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柱,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明堂后建有高五层的天堂,内置高百尺的夹纻佛像。天堂的第三层已高过明堂,是更高大的建筑。695年明堂和天堂烧毁,696年春重建明堂。明堂、天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前后两次建造,日役万人,包括清理场地,都没有超过一年时间,反映其设计、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武则天死后,于737年拆去上层,恢复为乾元殿,约在755年以后安史之乱中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