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湖

在今江苏省句容县西南三十里,主要用于蓄水灌溉的古人工塘泊。又名赤山塘、绛岩湖。赤山湖三面皆岗地,西北一面地势平坦,两侧山崖对峙,名赤山。相传孙吴赤乌二年(239)在这里筑堤,蓄山溪水成湖,下流通秦淮河。南齐明帝时(494~498)沈瑀于湖西兴工增修柏岗埭,控制下游入秦淮河水量,以便灌溉通航,后废。唐麟德(664~665)时,按故堤修复,不久又废。大历十二年(777)再度兴工修成。当时湖周长约120里,有二斗门控制水量,号称灌田万顷。南唐及宋更注重管理。湖心原有磐石,用以观测水位,宋庆历二年(1042)在其上立石柱水则。元以后湖周滩地逐渐围垦。明赤山湖周长缩至60~70里。清代赤山湖已大半围垦成田,虽屡禁垦,终不能制止。至民国年间,仅剩水面约15km2,现代已全垦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