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1861~1919)

图

中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原籍安徽省婺源县(现属江西省)人。1861年4月26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卒于湖北省汉口市。1872年赴美国留学,时年12岁。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并于7月份回国。1885年任广东省博学馆教习,主持测绘广东沿海形势图。

1888年詹天佑开始参加铁路工作,任工程师。他先参加了天津至山海关、天津至北京铁路的新建工程;后又参加山海关至沈阳铁路的建设,并主持营口支线的工程。1904年,詹天佑主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见京张铁路)的勘测设计和施工。北京至张家口铁路工程艰巨。从南口经居庸关、八达岭至岔道城的22公里区段内,詹天佑决定采用33‰坡道和之字线的方案,并决定开凿隧道数公里,在当时施工条件下颇为不易。京张铁路通车后,詹天佑又主持由张家口向西展延铁路的工程,并兼任为川汉铁路宜昌至万县段的总工程师。还受聘为开封至洛阳和洛阳至潼关铁路的工程顾问。此后,就任粤汉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先被中华民国政府任命为粤汉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继而又被任命为粤汉川铁路会办。先后建成广州至韶关、武昌至长沙铁路,完成了川汉铁路的筹建工作。1913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交通部技监,对于掌握全国铁路的技术标准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同年中华工程师学会成立,他被选为第一任会长。1916年,香港大学授予他荣誉法学博士的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