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胜寺

山西省洪洞县东北17公里霍山之麓,相传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元大德七年(1303)毁于地震,九年重建,明清两代多次重修、重建。著名的金刊藏经原贮此寺。现存元明木结构建筑多座,构造特殊,反映了当时建筑结构的不同形式。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胜寺包括上寺、下寺、水神庙三部分。

上寺

在高约160米的山上,自前至后,依次有山门、飞虹塔、前殿、大殿、毗卢殿,均明代建筑。

飞虹塔

建成于明嘉靖六年(1527),八角十三层镶琉璃砖塔,高47.6米(见彩图)。塔底层有一圈木构回廊,正面入口前有一歇山十字脊抱厦。其内为塔心室,砌有梯道通至第十层。梯道转折处需跨空一步,做法颇具巧思,但不够安全。二层以上门楣、佛龛、柱额、檐部、斗栱、屋檐均用黄绿蓝三色琉璃面砖镶砌。塔外观逐层内收,体型端庄。琉璃色鲜釉亮,构件雕塑精丽,形象生动,反映明代制琉璃工艺的高度水平,是现存琉璃塔中珍品。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上寺飞虹塔,琉璃饰面,1527年建成 上寺前殿

又称弥陀殿,始建年无考,明嘉靖十一年(1532)重修,现构架尚有元代遗制(图1)。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六椽,单檐歇山筒瓦屋顶。此殿构架特殊,殿内只用四根金柱,位于两次间中线上距前后檐深一间处。柱上纵横架内额(见额),构成一高出檐柱阑额的矩形框。自前后檐柱头斗栱上架斜梁,搭纵向内额上,中部承下平,上端外挑,承明间上方的两道平梁。山面自中柱斗栱上出斜梁,搭横向内额上,中部承山面“采步金”,上端挑出,托在明间平梁中点下。这种做法实际是以斜梁和一圈内额为内部骨架,比一般构架(见大木作)省去四根内柱和四道梁架的平梁以下部分。

广胜上寺前殿纵剖面

此殿除前后檐明间装门外,其余围以砖墙。殿内正中塑一佛二菩萨,两山置木经橱。

毗卢殿

明弘治十年(1497)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六椽,单檐庑殿筒瓦屋顶。用彩色琉璃脊兽和绿瓦剪边。内部也在次间中线上距前后檐一间处用四根金柱承托两道内额,山面中柱用斜梁,构架和前殿有近似处。

殿前檐明间装格子门,格心图案近似宋式的“挑白毬文格眼”,是明代小木作中佳品。殿中佛坛上有三佛四菩萨,为精美的明代作品。后壁有明正德八年(1513)壁画。此殿构架未推山,正脊过于短促,屋顶显得呆板厚重。

下寺

在山脚下,有山门、前殿、后殿。其中山门、后殿及后殿西朵殿是元代建筑(见彩图)。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寺中多为元代建筑 山门

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六椽,单檐歇山筒瓦屋顶,前后檐下出雨搭,明间开门。它的构架为殿堂型五铺作分心槽,明间前后檐各用三椽栿伸到中柱上,另在明间前后檐柱与两山中柱间搭抹角梁。此殿建年无考,从结构手法,是元代建筑。前后加雨搭是仅见之例,但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就重檐的下檐改建的。

下寺前殿

明成化八年(1472)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椽,单檐悬山筒瓦屋顶。前后檐辟门,前檐次间装直棂窗。明间用两道厅堂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的构架,明间有二根后金柱。从这两道构架上,于距前后檐深二椽处各架长两间的内额,搭到山面构架上,省去次间二根后金柱。两次间处又省去明间所用的四椽栿和乳栿,代之以两根大斜梁,搭在内额上后,末端上延,承托平梁。构架甚富变化。

下寺后殿

元至大二年(1309)建,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椽,单檐悬山筒瓦屋顶,前檐明、次间装格子门,梢间开直棂窗,尽间及两山、后檐砌墙。构架仍使用内额。在前后檐以内深二椽处,于左右的次、梢、尽三间处各用一根通长内额,外端搭山面梁架上,内端搭明间前后金柱上,但后内额在中点处各再加一金柱。整座殿共用六根内柱,架起前后两道内额,承托前后檐的斜梁和中梁的四椽栿、平梁,比平常做法少用6根内柱。殿内在后金柱之后为佛坛,有三世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像,均元代佳作。殿内壁画是元代精品,已于1929年被帝国主义分子掠去。

水神庙

在下寺西侧,是历史上洪洞、赵城两县祭祀水神之所,有戏台、山门、明应王殿(图2)。明应王殿是主殿,重建于元延祐六年(1319)。殿身深广各三间,周围有深一间的副阶,形成重檐歇山建筑,明间开门,其余用墙封闭。殿属殿堂型结构单槽形式,殿身用五铺作,副阶用四铺作。

水神庙明应王殿

殿内后金柱间为神龛,供明应王及侍从塑像,龛前有官员立像四躯,均元塑精品,殿内四壁有元泰定元年(1324)绘壁画。后壁次间画侍从图,与龛中塑像配合,表现水神生活场面。前壁左次间有著名演戏图,上题“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是珍贵的戏剧史资料。

构架特点

广胜寺六主殿中,有四座使用内额和斜梁,与通常做法比较,减少了内柱,加大了柱距,扩大了室内活动范围和视野。使用内额减少内柱,最早的实例是1137年建造的五台佛光寺文殊殿。这四殿不同处是内额由复合梁改为单梁,并使用了斜梁。但斜梁已见于《营造法式》,也是旧法。故对这做法是元代创新,还是老做法在特定条件下重现,目前尚有不同看法。但它反映了古代匠师不受成法拘束,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情况灵活建造的匠心,是值得重视的。

参考书目
  1. 梁思成:《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梁思成文集》卷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2。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