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

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横跨洹河两岸,是商朝盘庚迁殷后至商朝末年(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王都所在地。范围总面积在24平方公里以上。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都布局

殷都的营建遵循一个简单的规划。其中心是王宫区,坐落在洹河南岸,即现今小屯村一带,遗址呈带状分布,绵延约5公里。王宫区西面有一条人工挖成的壕沟,与洹河的弯道共同构成一个环形的防卫设施。在王宫区的西、南、东面分布着众多居民点和大批的铜器、陶器、骨器等手工业作坊,由内而外,渐远渐稀。在王宫和贵族、平民的住宅附近,分布有水井、道路、储藏物品的窖穴和奴隶栖身的地窖洞穴。商王和贵族的陵墓区在王宫区的西北,洹河北岸的武官村、侯家庄一带。用地分区十分明确。

宫殿建筑

殷墟已发现的宫殿建筑基地有53座,台基都由夯土筑成。这些夯土台基,有矩形的、凵字形的和长条形的,有的宽达14.5米,长达80米,规模宏大。台基的方位,或是正南北,或是正东西。各座基址大致排列成行,东西南北相对,表现出庭院布局的格式。在夯土台基内用大块天然卵石作为柱础,其中一座大的宫殿基址有3排共30个柱础,还有圆形铜垫(又称锧),直径约15厘米,厚约3厘米。在殷墟还发掘出许多大理石的立体石雕、如饕餮、石鸮、石兽等,背面有槽,可能是宫殿建筑上的装饰品。

殷墟商代宫殿建筑都建立在夯土台基上,由墙体、木梁柱和坡屋顶等构成,显示了商代建筑技术的水平。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