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荒煤

浏览

图

中国电影评论家、事业家,小说家、文艺理论家。笔名荒煤。原籍湖北襄阳,生于上海,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并结集出版了《忧郁的歌》等 3个短篇小说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战地文化宣传工作,曾领导战地移动剧团辗转鲁、豫一带演出,创作了《黎明》、《打鬼子去》等剧本。1938年秋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文学系任教,深入农村和前线八路军部队采访,创作了不少小说、报告文学和剧本。解放战争期间从事部队的文化工作。

1953年以后,历任中央电影局副局长、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兼电影局局长。1978年后,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顾问兼电影委员会主任等职。陈荒煤在担任全国电影事业领导工作期间,为组织建立编剧队伍,提高创作人员的思想、业务水平,扩大影片生产,提高影片质量等许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繁重的领导工作之余,他还撰写了数十万字的电影理论文章。在论述如何创造新生活中的新人物问题时,他认为社会主义电影应该塑造自己的新人,塑造时代的英雄人物,而这些英雄人物既是站在斗争最前列的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人和真正的人,不是高不可攀的人”。在关于电影特性的论述中,他强调动作对刻画人物的重要性,阐明电影的结构、语言、情节、细节,以及电影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等方面的特点。不少文章还论及电影的方针政策、电影音乐、电影表演、电影美学、电影工作的经验教训等比较广泛的问题,1980年出版了《荒煤短篇小说选》和《解放集》(其中大部分是有关电影创作的评论)。1986年又出版了电影论文集《攀登集》。

陈荒煤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