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匿战争

浏览

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一跃而成为奴隶制强国,并开始向海外扩张,遂与早已称霸西地中海的迦太基(腓尼基人殖民地,在今突尼斯)发生冲突。两强争霸达100多年。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故这场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前后共3次。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

因争夺西西里岛引起,主要战场在西西里海域。公元前265年,被称为马美尔提尼(意为“战神之子”)的意大利雇佣兵,与叙拉古人为争夺西西里岛东北端的梅萨纳(今墨西拿)城而发生冲突。占领该城的马美尔提尼被叙拉古人打败;随后,迦太基出兵干涉,赶走叙拉古人。但马美尔提尼中另一派坚持求救于罗马,罗马元老院踌躇未决,百人团大会决定出兵。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入西西里,击败迦太基人并占领梅萨纳城,战争正式爆发。公元前263年,罗马人与叙拉古人结盟。次年,罗马又攻占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岛西南部的大城阿格里真托,但该岛西部的其他地区仍在迦太基控制之下。罗马人鉴于迦太基海军的优势,便迅速建造百余艘舰船,船上备有新装置──接舷板(两端带钩的跳板)用其一端搭到敌方舰舷,将其钩住,以便步兵跳帮同敌格斗。这种新的战术,弥补了罗马军队不习水战的弱点。公元前260年,罗马舰队在执政官G.杜伊利乌斯率领下,在米拉海角(西西里北岸)与迦太基舰队展开激战,首次取得海战胜利。公元前256年,罗马决定派两名执政官率舰队远征迦太基本土。途中与迦太基舰队遭遇,再度获胜。罗马军队在北非顺利登陆,初亦取胜。在撤退一批军队后,迦太基人乘机反攻,罗马军力单薄,大部被歼,执政官M.A.雷古卢斯被俘(后被杀)。此番远征以罗马人失败告终。此后,战争又延续10余年,仍胶着于西西里一带。迦太基将军哈米尔卡·巴卡坚守几个据点。罗马又倾力造舰,于公元前 241年在西西里以西的埃加迪群岛附近打败迦太基海军。迦太基被迫签订和约:放弃西西里岛及其与意大利之间的各岛屿,10年内向罗马偿付赔款3200塔兰特。罗马取得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胜利,从而掌握了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权

图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

第一次战争后,罗马与迦太基的矛盾依然存在且日益激化。罗马军队乘势于公元前 238年攻占迦太基属地撒丁岛和科西嘉岛,步步进逼。迦太基人认为,要打败劲敌罗马,上策是把战争引向意大利境内。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将军哈米尔卡·巴卡(携幼子汉尼拔)率军渡海侵入西班牙东南沿海地区。迦太基人以此为基地,发展经济、扩建军队,并兴建新迦太基城,作为政治军事中心,准备向罗马复仇。公元前 221年汉尼拔就任军事统帅。公元前219年,迦太基夺取了与罗马结盟的西班牙城市萨贡托。公元前218年春,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罗马本来计划兵分两路,一路由执政官T.森普罗尼乌斯率领,经西西里进攻迦太基本土;另一路由执政官P.C.西庇阿(大西庇阿之父)率领,登陆西班牙,牵制汉尼拔。但汉尼拔先发制人,率步骑精兵约6万人及战象数十头,毅然进军意大利。行军5个月,沿途克服重重天险和高卢(今法国)部落的抵抗,同年秋,他以惊人的胆略越过阿尔卑斯山,但兵力损失严重。汉尼拔在意大利北部波河谷地的突然出现,使罗马人大为震惊,被迫仓促部署防御,在本土应战。汉尼拔与罗马之敌山南高卢人结盟,补充大批人马装备,在提契诺河和特雷比亚河地区,首挫罗马军。公元前217年春,罗马军队退守中部意大利,但汉尼拔出其不意地绕过罗马军防地,通过难行的托斯卡纳沼泽地带,走上通往罗马首都的大道。同年6月,一支跟踪的罗马军队在特拉西梅诺湖畔陷入汉尼拔的埋伏。罗马执政官G.弗拉米尼未经侦察,即率4个军团(2~3万人)进入狭窄的谷地。汉尼拔突然发起攻击,罗马军仓皇应战,几乎全部被歼,弗拉米尼战死,迦太基损失仅千余人。

坎尼之战

特拉西梅诺湖之战后,罗马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任命Q.费边为独裁官,采取迁延战术,避免正面交战,旋遭速决派反对,费边去职。汉尼拔虽打开通向罗马城的大道,但他没有直接向首都进军,而是越过亚平宁山脉折向东南,他一路上大力鼓动罗马同盟者叛离罗马,同时,相机与罗马军展开决战。罗马也在准备进行大规模会战,急于把汉尼拔赶出意大利。公元前216年8月,汉尼拔诱使罗马军进入意大利东南部阿普利亚境内奥凡托河下派的坎尼,进行了一次著名的会战。汉尼拔率步兵4万,骑兵1万;罗马两执政官马其顿的L.A.保罗斯和G.T.瓦罗率步兵8万,骑兵6000。罗马军团列成绵密的、纵深达48列的战斗队形,企图以密集的步兵对迦太基战斗队形的中央实施强攻,而在两翼只配备了力量薄弱的骑兵分队。汉尼拔配置在中央的是纵深不大但稳固而灵活的步兵横队,其两翼则配置着强有力的骑兵队和步兵队。双方几乎同时发起进攻,当罗马步兵主力开始突击时,迦太基正面中央的步兵主动后撤;此时迦太基骑兵乘势猛攻罗马军队的两翼,形成严密包围之势。陷入重围的罗马军一片混乱,失去了战斗力;汉尼拔利用有利地形,并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经激战,罗马军大部分阵亡和被俘,保罗斯战死,瓦罗仅以身免。迦太基军损失约6000人。坎尼会战创造了以劣势兵力围歼优势之敌的范例。此役给罗马以极大震动,意大利的一些城市以及西西里、撒丁岛和西班牙等地,都出现倒向迦太基的趋势。罗马众叛亲离陷于困境,采取了各种应急措施,甚至购买奴隶以扩充兵源。

迦太基军攻击被围的罗马军(油画)

坎尼之战虽使罗马人遭到惨败,但他们并没有丧失信心和勇气。元老院决意积蓄实力,避免重大牺牲;同时,对叛乱的同盟者施以惩罚,以防止其他同盟者起而效尤。公元前212年,罗马军包围叛离大城卡普阿,汉尼拔为解卡普阿之围曾佯攻罗马城,罗马人闻“汉尼拔在门口”而惊恐万状。但罗马军仍继续围攻卡普阿,不久攻克该城并予以残酷报复;后又攻占叛离的西西里岛大城叙拉古,大量居民被杀(包括阿基米得)。经过五年(公元前215~前210)的努力,罗马逐步恢复了元气,并日益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公元前 210年,罗马选派年轻的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大西庇阿)为西班牙驻军指挥官。次年大西庇阿攻占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主要基地──新迦太基城。公元前206年,罗马征服了西班牙东部地区。迦太基的权贵因疑忌汉尼拔权重而不予援助。公元前 207年汉尼拔之弟哈斯德鲁拔又一次由西班牙越过阿尔卑斯山向意大利进军,企图支援陷入困境的汉尼拔,次年部队行至意大利北部的梅陶鲁斯河,被罗马军全歼。至此,汉尼拔独处意大利南部一隅,处于守势。公元前204年,大西庇阿率军3万在迦太基本土的乌提卡附近登陆,汉尼拔奉召从海路回国。公元前202年,在迦太基西南的扎马之战中,大西庇阿大体上采用汉尼拔在坎尼会战中所运用的战术,并获得努米底亚(迦太基西邻)国王骑兵队之助,终于打败汉尼拔。迦太基无力再战,只得向罗马求和。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被迫接受苛刻条约,规定:迦太基放弃一切海外领地,只留10艘舰船,其余船只均交与罗马;50年内向罗马交付赔款1万塔兰特,未经罗马允许不得对外宣战。从此,迦太基丧失了奴隶制强国的地位,而罗马则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前146)

第二次战争后,迦太基在经济上仍有复苏发展之势。罗马为了防止迦太基人重新崛起,蓄意彻底消灭迦太基。当迦太基以武力反抗亲罗马的努米底亚国王侵占其沿海地区时,罗马以违背前订条约为借口,于公元前149年悍然向迦太基宣战。迦太基人无力抵抗而向罗马求和。罗马要迦太基交出人质和所有武器,当迦太基人实现罗马的条件时,罗马又无理要求毁掉迦太基城,迫使其居民迁入内地。迦太基人不甘亡国被迫实行总动员,重新建立军队,顽强抵御3年。头两年,罗马人包围了迦太基城,由于该城防御坚固,一直无法攻克。后任命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埃米里安努斯(即小西庇阿)为执政官,于公元前146年春发起总攻,终以强大兵力突破迦太基城的防御。入城后又进行一周激烈交战,迦太基人顽强抵抗,妇女亦参战,终因极度饥饿和疲惫而被迫投降。战争结束后,据说原有60万人口的迦太基城已化作焦土。按罗马元老院决定,把迦太基城残存居民卖为奴隶,并在这里设立了罗马的“阿非利加省”。从此,作为独立国家的迦太基不复存在。“第三次布匿战争未必算作战争,这只不过是一次最强的一方以十倍优势的力量对最弱的一方的征服”(恩格斯:《英国-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231~232页)。

布匿战争在古代军事学术发展史上显示了一个新的高峰。陆上强国罗马为战胜海上强国迦太基而建立了海军;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不拥有制海权的情况下,从陆上翻越天险阿尔卑斯山深入罗马腹地,这是影响战局的两大战略决策。汉尼拔以劣势兵力围歼优势之敌和罗马海军所采取的接舷战,是战术史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