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学术

浏览

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学术主要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教育训练学、国防经济学、军事运筹学,以及军事历史、军事地理等学科。其中,战略学、战役学和战术学是军事学术的主导部分,有些国家则把这三个学科统称为军事艺术或战争艺术。

中国的军事学术,早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反映殷周社会历史的《尚书》和《易经》等古籍中,已包含着若干军事原则。到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则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派,当时称之为“兵家”,产生了以《孙子》为代表的一批兵法专著,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繁荣时期。古代埃及、印度、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等国,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战争,军事组织和指挥艺术亦有相当成就。欧洲古代早期的军事学术著作,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有关战争历史的记述。其后,在整个中世纪,欧洲军事学术发展比较缓慢,建树不多。中国在秦、汉以后直至盛唐,频繁地进行了统一战争、国内民族战争和农民起义战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积累,军事学术领域的战略战术、军事地理、兵制、筑城等方面都有新的进步。由于火药的发明及其在战场上的应用,宋代以后的军事著作还包括了火药的配制和火器的运用等内容。元太祖成吉思汙的军事成就,表明当时中国的战争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古代军事学术著作十分丰富,根据陆达节编著的《中国兵学现存书目》统计,清代以前的兵书共有1304种,留存下来的就有288种。

欧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经过拿破仑战争,产生了以普鲁士军事理论家C.P.G.von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为代表的近代军事理论,揭示了战争的一些客观规律,对现代资产阶级军事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军事论著出现,首次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战争,为现代无产阶级军事学术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俄国十月革命,无产阶级军事学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的需要,产生了以海权论、空中战争论和机械化战争论为代表的新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革命对战争的影响,指出了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方法的某些发展趋势。但是,其中显然过分夸大了某种新式武器装备和某个军种、兵种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中国现代军事学术,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过程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不断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选择地吸收中国历代的和外国的军事学术成果,通过集体奋斗和创造,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其基本内容,集中反映在毛泽东军事著作之中。

20世纪50年代以来,军事技术飞速发展,为战争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加上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促使武装斗争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广泛和多样化。战争的破坏性、战场的广阔性、战局发展的快速性,以及参战军种、兵种合成的复杂性等,使战争决策、作战指挥与控制、作战行动以及后勤支援等任务都极其繁重。这就要求在军事理论、作战方法、编制装备、指挥手段、部队训练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这些都对军事学术提出了新的课题,并规定了现代军事学术的发展方向。

军事学术研究并揭示战争指导、军队建设和作战方法发展变革的基本规律。同时,军事学术也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表现在:

(1)军事技术是军事学术发展的物质前提。军事技术的发展,对军事组织与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引入军事领域,使军事学术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许多学科的内容。现代军事学术越来越重视与军事技术相结合。

(2)军事学术来源于军事实践并以其研究成果指导军事实践。军事实践是军事学术的基础,又是检验其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军事学术的内容和原则,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战争指导者深入了解军事学术的发展规律及其原理原则,对于正确指导建军和作战,具有重要意义。

(3)军事学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及其总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具有本国历史、地理因素和民族传统所带来的特点。它受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先进的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在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往往能够掌握进步的军事学术,从而在军事上有自己的表现,创造出新的作战方法。

(4)军事学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或政党的政治目标、军事政策,军事学术的进步与否,取决于它所指导的战争的性质,以及它是否正确揭示了军事上的客观规律。

当前,中国的军事学术,是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战争的新特点,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研究解决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道路,和在现代条件下进行人民战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适应保卫祖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