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夫斯托诺戈夫,Г.А.

浏览

图

苏联导演,人民艺术家。1915年9月15日生于梯比里斯,1938年毕业于国立戏剧学院导演系,1938~1946年在梯比里斯格里鲍耶陀夫剧院任导演。1946~1949年在莫斯科中央儿童剧院工作。1950~1956年在列宁格勒共青团剧院任总导演。自1956年起担任列宁格勒高尔基话剧院的领导职务。

托夫斯托诺戈夫导演过 100多部剧。其中影响较大的有А.Е.柯涅楚克的《舰队的毁灭》(1952、1960)、А.П.契诃夫的《三姊妹》(1965)、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1968)、Н.В.果戈理的《钦差大臣》(1972)和根据肖洛霍夫的小说改编的《静静的顿河》(1977)等。

托夫斯托诺戈夫是苏联当代“心理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他遵循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创新。他认为当代戏剧艺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不同戏剧流派的结合,主张兼容并蓄。他的导演手法洗练、准确、丰富多变,几乎一个戏一个样。他导演的В.В.维什涅夫斯基的《乐观的悲剧》(1955)体现出他探索和创新的成果,开拓了苏联戏剧的新阶段,获1958年列宁奖金。在他根据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改编和导演的《敬爱的人永生》中,运用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比喻、怪诞、漫画化以及电影手法等,为探索多样化的表现手段作出了贡献。他还主张运用一切舞台表现手段来突出鲜明的剧场性,避免表现手段单调。在结构上他突破了惯用的“三堵墙”模式,充分利用剧本的假定性,如导演А.Н.阿尔布佐夫的《伊尔库茨克的故事》,把剧中的歌队作为出场人物直接与剧中人进行交流等,较好地解决了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结合的问题。

托夫斯托诺戈夫把B.布莱希特的理论运用在自己的导表演艺术实践中。1975年,他根据Л.Н.托尔斯泰小说改编、导演的《马的故事》,运用了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手法,演员扮演的既是马又是人,使这一具有高度假定性的演出获得很大成就。

托夫斯托诺戈夫把自己的艺术创造称作“生活小说”,这是他导演风格的个性标志,意指在形式上类似小说,而实质上回到生活,不受舞台场幕和时空的限制,一切都象生活中存在的那样质朴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