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楼

浏览

杨小楼(1878~1938),京剧演员,工武生。名三元,为谭鑫培义子,随谭氏子辈排名嘉训,艺名小楼。原籍安徽怀宁,生于北京。祖父杨二喜,演武旦,父杨月楼,演武生,人称“杨猴子”,均为清末京剧演员。小楼幼入北京小荣椿科班二科,科名春甫,从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17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演唱,充当配角。倒仓后,发愤用功,曾得到谭鑫培、王楞仙、王福寿的指点,又向俞菊笙请教。24岁搭北京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名贴演,崭露头角。赴天津演出时,以《艳阳楼》诸剧轰动剧坛,载誉归京,再搭宝胜和班,又进谭鑫培领衔的同庆班,得谭奖掖,声誉鹊起。29岁时任清昇平署外学民籍学生。辛亥革命后继续从张淇林、牛松山等学戏,丰富上演剧目,并演出于京、津、沪、汉各地。曾领衔陶咏、桐馨、中兴、崇林、松庆、双胜、永胜各社,以武生挑大梁;先后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钱金福王凤卿及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朱琴心、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合作。当时与梅兰芳、余叔岩一起被认为是京剧的三大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更能博采众长,打下了武生表演技艺的全面基础。他戏路宽广,昆乱不挡,长靠、箭衣、短打各工剧目,无不精彩。擅演剧目有《长坂坡》、《挑滑(华)车》、《贾家楼》、《铁笼山》、《冀州城》、《战宛城》、《闹昆阳》、《连营寨》、《阳平关》、《青石山》、《状元印》、《八大锤》、《艳阳楼》、《蜡庙》、《晋阳宫》、《金钱豹》、《安天会》、《水帘洞》、《连环套》、《落(骆)马湖》、《恶虎村》、《武文华》、《赵家楼》、《麒麟阁》、《林冲夜奔》、《蜈蚣岭》、《宁武关》、《五人义》、《下河东》、《镇潭州》等,并能演老生戏《大登殿》、《法门寺》、《战太平》、《四郎探母》;晚期又排演了新编剧目《野猪林》、《山神庙》、三、四本《连环套》、《甘宁百骑劫魏营》、《陵母伏剑》、《坛山谷》、《康郎山》;还与尚小云合排了《楚汉争》,与梅兰芳合排了《霸王别姬》,与朱琴心合排了《陈圆圆》,与马连良合排了《要离刺庆忌》。

杨小楼的艺术秉赋极好,身材魁梧,扮相英伟,嗓音清亮爽脆,有一种声如裂帛的炸音,唱念均遵“奎(张二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确,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来气力充沛,喷吐着实,声音浑厚饱满而富有韵味。念白抑扬顿挫、字字分明,于语气的细微毫末间传出角色的神情。

杨小楼运用各种武技,必从人物、剧情出发,讲求精当贴切,着力体现意境,重在追求神似,观众称之为“武戏文唱”。如《长坂坡》中“宿营”一场,赵云枕戈待旦的警觉神情,杨小楼演来只微双目,略以眉宇间的细微表情显示人物内心的高度警惕与自信;在赵云怀揣阿斗大战众曹将时,杨小楼的步法、枪法稳准扎实,无空招废式,约而不繁地塑造了一位具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大将形象。他扮演《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举手投足都表现了这位叱咤风云的末路英雄,在一场生死搏斗中激烈复杂的内心活动,慷慨悲歌,慑人心魄。尤其是同梅兰芳(饰虞姬)的合作,珠联璧合,一时称为绝响。他在京剧舞台上塑造的赵云、高宠、姜维、高登、楚霸王、孙悟空、金钱豹等艺术形象,突破前人窠臼,自成风格,至今仍为后学者所师法。他把京剧武生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人们所推重的“杨派”。

杨小楼在《甘宁百骑劫魏营》中饰甘宁

杨小楼性格沉静,不喜交游,习艺演剧之外,闭户读书,研习书法,对所演剧目大多自行修润。30年代后期,他已届晚年,在编演的《甘宁百骑劫魏营》、《坛山谷》二剧中,有大段说白,说明军人有守土之责,当誓死抗敌,保卫疆土,激昂慷慨,宣扬爱国思想。杨派武生传人有孙毓堃、李万春、高盛麟、李少春、王金璐、刘宗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