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体民歌

浏览

根据结构形式与格律划分的藏族民歌类别之一。包括藏族原有的流行在西藏、甘肃、四川巴塘地区的“谐”;流行在四川德格一带的“古儿姆”和流行在云南中甸一带的“日玛”等。

谐体民歌,一般为四句一首,每句六个音节,每两个音节一停顿,一句三顿。不讲求押韵,也有每首六句或八句的,各句亦为六音节三顿。谐体民歌有的通篇为比喻,有的通篇是直陈。也有前两句比喻,后两句指实,或前实后喻的。

这种诗歌格律,最初见于 9世纪前后的敦煌古藏文诗歌中,但大量的是三音节一顿,每句两顿,第三个音节是一个衬音“呢”。与上述格律完全相同,仅见 1首。17世纪时,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运用这种格律写下了近70首情歌,流行于世,为群众所咏唱,与传唱于民间的谐体民歌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