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燉(1379~1439)

浏览

明初杂剧作家。号诚斋,又号锦窠老人、全阳子、全阳翁、全阳道人、全阳老人、老狂生。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的长子,洪熙元年(1425)袭封周王,死后谥宪王。

朱有燉杂剧插图 选自明代崇祯刻本《柳枝集》

朱有燉著有杂剧31种,总称《诚斋乐府》。作品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点缀昇平、歌功颂德的“庆贺剧”,如《神后山秋狝得驺虞》、《洛阳风月牡丹仙》等。第二类是宣传宗教迷信的“度脱剧”,如《东华山三度十长生》。同元末明初其他人的神仙道化剧相比,朱有燉的“度脱剧”更加公式化、概念化。第三类是表彰妇女恪守贞节,宣扬封建伦理观念的“节义剧”,如《兰红叶从良烟花梦》、《清河县继母大贤》、《赵贞姬身后团圆梦》、《刘盼春守志香囊怨》等。第四类是“水浒剧”,有《黑旋风仗义疏财》和《豹子和尚自还俗》,剧中虽然也有历来水浒剧中对梁山好汉除暴安良、仗义行为的描写,但对鲁智深和李逵的反抗性格却有一些歪曲,还夹有对梁山英雄的污蔑之词。

朱有燉的杂剧在体制上基本上打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本加一人主唱的成法,经常出现合唱、轮唱、甚至旦唱南曲、末唱北曲,二人对唱等形式。他的剧作曲词流畅,音律合谐,着重歌舞,便于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