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迦诺会议

浏览

20世纪2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调整西欧各国关系并在政治上扶植德国的国际会议。会前,法国担心德国恢复实力后再度复仇,希望调整法德关系,寻求边界的安全保障。英国在防止德国再起复仇方面与法国有共同利害关系,但不愿坐视法国称霸西欧,仍维持其传统的“均势”政策,力求由英国充当法德边界安全的保证者。德国力主修改《凡尔赛和约》,并加入国际联盟。1925年初,德国先后向英、法、比、意等国送交备忘录,提出与莱茵兰地区有利害关系的国家缔结公约等各项建议,受到欢迎。1925年10月5~16日,英、法、德、意、比、波、捷克斯洛伐克 7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美国虽未参加会议,但支持英国,并对法国施加压力,希望会议达成协议,稳定欧洲政治局势,以利于债务国偿还美国债务,加强它对欧洲的渗透。

会议讨论了德国西部领土现状、德国与东部邻国的关系以及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等问题。德国主张维持其西部边界现状,不愿缔结保证其东部边界安全的条约。法国力求维护德国东西部的边界安全。英国只支持德国西部边界的安全,不愿保证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现状。英法还要求德国无条件地加入国际联盟,利用德国反苏。德国要求参加国联,而拒绝承担《国联盟约》第16条关于对违约国制裁的规定。各与会国经过争吵达成妥协。10月16日草签7个条约、1个议定书,总称《洛迦诺公约》。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1926年9月14日生效。公约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德国同比、法、波、捷 4国分别签订的仲裁条约,以及法国同波、捷两国分别签订的相互保证条约。其中最主要的是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不破坏《凡尔赛和约》,德比、德法之间保持边界现状,互不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非武装区的规定;承认道威斯计划;通过外交途径或和平方法解决一切分歧问题;英、意两国充当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等。公约对德波、德捷之间的边界不予保证,打击了法国在中欧的军事同盟体系,实际上是鼓励德国向东扩张。1926年9月,德国加入国联,取得行政院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保留履行《国联盟约》第16条的行动自由。

洛迦诺会议暂时调整了西欧各国的关系,恢复了德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削弱了法国的霸权地位。《洛迦诺公约》未能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A.希特勒上台后,1936年3月7日德军毁约开进莱茵非武装区。1939年4月,德国宣布废止《洛迦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