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战斗

浏览

城市建筑物密集、坚固,地下设施较多。进攻时利于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和近战歼敌,防御时便于构成坚固的阵地、组成多层火力进行长期坚守。但战斗队形易被分割,观察、射击、协同和指挥比较困难,装甲部队机动也受限制。

分类与战法

城市战斗,通常包括外围战斗和市区战斗。外围战斗,强调夺取或扼守高地、机场、码头、仓库、水电设施、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在市区实施进攻战斗,要做好攻坚准备,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多路而有重点的围攻部署,针对攻歼目标的特点进行战斗编组,使各分队具有独立战斗的能力;突破后,实施大胆穿插,割裂敌防区,各个围歼,也可以利用直升机机降配合战斗行动。在市区进行防御战斗,要实行军民联防、统一指挥;周密组织反空袭反坦克、反空降和对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加强各种抢修、抢救、消防等保障措施;构成以高大、坚固建筑物为核心的互为依托的支撑点或要点,各支撑点组成多层环形交叉火力,运用巷战、地道战与敌进行逐楼逐屋的反复争夺;组织精干小分队,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简史

城市战斗渊源已久。在中国商朝末期,周文王伐崇国(今河南嵩县境)时,曾使用钩援、临冲等器械攻城。春秋时期,守城有了利用城墙和拒马、抵篙、叉竿、飞钩等器具御敌的办法;但攻城缺乏有效手段,往往久攻不克。从战国时期开始,城邑攻防手段都有发展。守方依托构筑的内外城墙和护城河,组成多层防御。攻方使用壕桥、云梯、抛石机、搭车、勾撞车等器具,采用火攻、水淹、掘地道等手段实施。火器使用于战场后,开始采用火炮轰击城门或用火药炸塌城墙等方法,为步兵骑兵的突击打开缺口。守城则利用城堡中的火炮于接近地杀伤进攻者。随着火炮威力的增大,城市防御逐步重视外围抵抗和依托城防工事坚守市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外围战斗已成为城市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新式武器装备广泛使用,火力和突击力有了较大增强,城市外围战斗的纵深明显增大,有的多达数十公里;市区战斗更加艰巨激烈,多是逐街逐楼地反复争夺。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以奔袭和急袭等手段,对中小城市实施进攻战斗,城市防御作战较少。解放战争初期,在四平等地进行了城市保卫战(见四平保卫战),中、后期,城市攻坚战增多,先后攻克石家庄、济南、锦州、天津、太原等大中城市。战斗中,通常采用爆破队、突击队、钳制队、火力队、预备队等战斗编组,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地面攻击与地道爆破相结合等战法,连续攻击,孤胆作战,白刃格斗,克城歼敌。

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城市日益增多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城市战斗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战斗中空袭与反空袭、机降与反机降将成为城市战斗的重要内容;构筑完善的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工程设施,将成为城市防御作战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