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族

浏览

语言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很多声音和意义相通或相近的同源词,不同的同源词可以一组一组的分开,每组自成系统,通常称为词族。例如“吾”、“我”、“卬”声母相同,都是疑母字,同是自称之词。“吾”见于《论语》,“我”见于《诗经》和《左传》,“卬”见于《诗经》。古韵“吾”为鱼部字,“我”为歌部字,鱼歌韵近;“卬”为阳部字,与“吾”为对转,这三个词是同源词,成为一族。又如“夷由”、“夷犹”、“犹豫”都是双声联绵词,同是迟疑不前的意思。如“徜徉”、“相羊”、“常羊”、“彷羊”都是叠韵联绵词,同是逍遥的意思。如“阿那”、“猗傩”、“婀娜”、“旖旎”、“猗狔”等声音的结构相同,声母都是影泥[妱、n]的形式,韵母相近,“ 那 ”、“傩”古韵歌元对转,“那”、“旎”歌脂通协,同是柔弱、舒迟飘动的意思。这些也都音义相通,各成一族。清代王念孙作《广雅疏证》,把音通义近的词联系在一起,触类引申,不限形体,就是“词族”的研究,他为训诂的研究开拓了一条新路。瑞典学者高本汉作《汉语词族》,研究的范围更加扩大,但是有些是不可靠的。

“词族”也有人统称作“字族”,不作分别。从科学的严谨性来讲,以分作两个名词为好。“词族”跟“字族”的意义不完全一样。二者有两种分别:一种是“字族”是从一个个汉字就其声符既相同,字义又相近来说的,“词族”是从声音相通意义又相同或相近的同源词来说的,包括单音词和双音词,二者范畴不同。另一种分别是“字族”从文字论,“词族”从语词论。说“字族”就是要从形体的谐声系统区分,说“词族”就不为形体所限。这两个名词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