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剧艺社

浏览

中国民间职业话剧团体。简称“中艺”。“皖南事变”后,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纷纷离渝赴香港、延安等地。中国共产党南方局将留渝的戏剧电影工作者组织起来,委托阳翰笙应云卫陈白尘、陈鲤庭等负责组建中华剧艺社,于1941年5月在重庆南岸苦竹林正式成立。

“中艺”本身仅有30余人,其余则邀请中央电影摄影场及中国电影制片厂等单位的导演、演员以临时特约形式参加工作。理事会以应云卫为理事长,理事有陈白尘(兼秘书长)、辛汉文(兼管艺委会)、刘郁民(兼剧务)、贺孟斧、陈鲤庭(兼导演)、孟君谋(兼总务)。兼职社员先后有白杨、舒绣文、张瑞芳等。专职社员先后有赵慧深、秦怡等。专职与兼职二者亦时有交叉。

1941年10月至1943年6月,“中艺”共演出14出大戏,其中有陈白尘的《大地回春》和《翼王石达开》,阳翰笙的《天国春秋》,郭沫若的《屈原》和《孔雀胆》,夏衍的《愁城记》和《法西斯细菌》及改编Л.Н.托尔斯泰的《复活》,于伶的《长夜行》,石凌鹤的《战斗的女性》,老舍的《面子问题》,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Н.В.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由于《屈原》、《天国春秋》等剧以历史隐喻笔法揭露了投降主义阴谋和分裂罪行,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中艺”的演出,使重庆戏剧运动进入高潮。

1943年夏至1946年春,“中艺”暂离重庆先去成都公演,继去乐山、泸州、自贡、内江巡回演出,然后重返成都租赁三益公戏院作长期演出,重演《孔雀胆》、《棠棣之花》、《大地回春》、《结婚进行曲》,并排演了夏衍等的《戏剧春秋》、《草木皆兵》、《离离草》,曹禺的《家》和《北京人》,张骏祥(袁俊)的《美国总统号》,周彦的《桃花扇》等剧。

1946年春,“中艺”重返重庆。4月,演出了陈白尘的新作《升官图》。这是“中艺”继《屈原》以后演出效果最为强烈的剧目,也是“中艺”的最后一出新戏。此后,剧社离重庆顺江而下,沿途演出,于1947年1月抵上海,7月重演《棠棣之花》,然后宣告解散。

“中艺”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备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迫害与剥削,活动极其困难,名导演贺孟斧、前台主任沈硕甫、社员彭波均因贫病而死。但它坚持奋斗达6年之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团结抗日、宣传民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