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儿汗王朝

浏览

13世纪中叶蒙古人以伊朗为中心建立的帝国。“伊儿汗”(又作“伊利汗”)意为“藩王”,帝国诸汗称臣于中国元朝的大汗,故名。

1251年蒙哥在喀喇和林即大汗位,决定由其弟旭烈兀西征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旭烈兀于1256年渡阿姆河西进,次第攻下阿拉木特诸堡,杀伊斯马仪派首脑;1258年,攻陷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建立伊儿汗帝国。初以马腊格为国都,嗣后定都于大不里士。蒙古军继续西进,于1259年征服大马士革诸城,1260年在阿因札卢特为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的军队挫败,才停止扩张。这时伊儿汗的领土包括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和小亚细亚,北与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为邻,东以阿姆河为界与察合台汗国为邻,西南与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的叙利亚领土相接。

伊儿汗朝初期在宗教方面采取宽容政策。蒙古贵族原信佛教和萨满教,基督教(景教)也在一部分蒙古人之间流行,旭烈兀之妃脱古思可敦就奉行景教,所以旭烈兀及其子阿八哈(1265~1285在位)都保护基督教。这一政策自然促成帝国与西方的接近。伊儿汗与罗马教廷及法、英各国间频有使节往还,但与奉行逊尼派的敌国埃及和钦察汗相对抗,并为此保护原在伊朗流行的什叶派

蒙古人的统治最初对帝国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利,他们的游牧经济将大量农田变为牧场,而定居人民则要负担繁重的捐税。阿八哈次子乞合都(1291~1295在位)滥用无度,国库耗竭。他妄图仿效元朝钞法,在首都大不里士发行纸币(亦称为钞),藉以摆脱财政危机,结果失败。

1295年,合赞汗(1295~1304在位)实行一系列改革。他放弃萨满教,改宗伊斯兰教,废“伊儿汗”称号,改称“苏丹”,不再称藩于元朝。他鼓励垦殖农耕,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制定新的课税方法,杜绝在定税以外的勒索,禁止高利贷;普遍实行伊克塔制,士卒亦得到田地,领有者不得转让买卖,只能按照规定征收赋税。他又制定度量衡和货币制度,奖励学艺。这些措施给帝国带来了一时的繁荣。

合赞死后,其弟完者都(1304~1316在位)嗣位,建新都素丹尼耶,并在城中修建宏丽的清真寺、医院和学校;但他未能贯彻合赞的改革。完者都死,其子不赛因(1316~1335在位)嗣位时年仅12岁。大贵族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阴谋与叛乱不绝。1335年不赛因死后,前将军出班之孙小哈散、哲拉伊尔部的大哈散以及其他将领各自拥立一个旭烈兀后裔为傀儡汗。于是国土分裂,内战频繁,1335~1339年,先后有6个王和1个女主或被敌方杀死,或被废。同时,呼罗珊和马赞达兰地区爆发了反蒙古人统治的起义,分别建立了沙尔别达尔国家和赛义德国家。伊儿汗王朝于1353年灭亡。

伊儿汗时期的伊朗,在天文学、医学、史学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合赞的宰相拉施特(1247~1318)所编的《世界全史》,是包含中古时期蒙古和伊朗等国历史的重要史料。艺术上受中国影响极深。从13世纪末起,中国绘画中常用的表现龙、凤、朵云、峦头、波涛等形象的手法,已为伊朗画师采用。中国绘画中白描的技巧,淡雅的设色,使伊朗的细画呈现崭新的面目;中国的行书、草书和篆刻对波斯文的书法也有相当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