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

浏览

中国主要有两类健康保险:一类是由国家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也称社会医疗保险,另一类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健康保险。由于社会医疗保险定位于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且费用支付最高限额只有当地职工年均工资的四倍。即使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如果住院治疗重病及大病,超出的治疗费用仍需要通过补充医疗保险或商业医疗保险途径予以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服务量的增加和高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高费用疾病发生率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及大众健康意识提高,医疗服务单位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上升,目前我国的个人医疗费用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些,都为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2年国务院某研究机构在中国50个主要城市的保险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健康保险的需求明显偏高,超过76%的受访者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购买健康保险。2001年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261%,其中个人健康保险主导了整个健康保险市场,约占2001年保费收入的73%。更有专家预测,2008年中国健康保险市场潜力超过2000亿元,将主要体现在城镇职工群体的补充医疗保险需求,非城镇居民群体大额住院医疗保险需求和学生群体的医疗保险需求。而2008年的“非典”疫情,更提升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北京友邦保险公司总经理徐水浚认为,根据国际市场的上百年经验,危机过后人们会普遍增强危机意识,此次“非典”也给保险业带来巨大商机,整个行业可以增加30%的市场空间。当然,这30%并不单单指健康保险,但作为保险市场最受欢迎的险种之一,其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新型健康险纷纷亮相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宣布,作为原分红型健康险的替代产品,“健康天使”重大疾病保险已率先获得保监会的批准推向市场。同时,新华已向保监会提出申请成立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将把健康险业务独立出来。中国人寿原先的分红产品停售后,将重心转移到号称精粹产品的“康宁终身保险”上;而平安人寿早在2008年1月份就推出了康顺、康盛两个健康险产品,它们也被认为是过去分红型健康险的替代。而且有消息说,新华、泰康、国寿、平安、太平洋、太平人寿等京城各寿险公司均有计划继续推出全新的健康险产品。

显然,在分红型健康险退出市场后,取而代之的将是回归保障意识的传统型健康险。据悉,新产品的保障范围一般都有所扩大,而价格则相对下调。业内人士分析,消费者的心态从关注分红转为关注保障,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短期内会对产品销售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影响并不会很大。

新产品偏重健康保障

在以往的健康保险中,作为主险的险种多为定额给付的重大疾病保险或住院补贴金保险,而缺少以费用补偿为主的门诊、住院或综合医疗费用保险,这些险种多以附加险的形式存在。而且,健康保险涉及的疾病范围还较窄,保费却普遍较高,且设有较高的免赔额和自付比例,降低了健康保险的保障功能,并限制了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人群的购买欲望。而新的健康险最突出的优势是偏重健康保障。

以新华人寿的“健康天使”重大疾病险为例,其覆盖范围达到了32种,而且把医护人员因工作而感染艾滋病或艾滋病毒纳入重疾保障范围。此外,保障额度还以每年2%的比例增加,给一些投保人在心理上提供了似乎还有分红的满足。此外,由于剥离了分红的功能,同等保障范围的新健康险较原来的分红产品价格相对便宜。业内人士估计,新一代的健康险产品完全可以弥补分红健康险停售的市场空间。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