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哲学的发展特征

浏览

工程哲学的发展特征

1.实践性。

工程哲学是在工程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把握工程活动及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作用机制,为工程领域提供工程观和工程方法论指导。这就使得工程哲学区别于工程领域的各门具体工程学科,具有实践哲学的性质。

工程哲学只有面向工程实践,才能得以检验和发展,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这是工程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工程哲学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发展特征。离开理论指导的工程实践难免盲目性和短视性,而脱离工程实践的工程哲学也难免贫困、苍白和空洞。工程哲学的建设,在中国还处于初创阶段,要使它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能在工程活动和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始终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加强工程界和哲学界的互动、融合与联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工程层出不穷,特别是当今大型和特大型工程或工程集群急剧增多,许多重大的工程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和研究,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工程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也函待我们去总结和汲取,对工程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也要进行提练和归纳,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工程实践,减少和避免工程的失误,从哲学上看,这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关系。

换言之,联系实际本身就要求不断地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工程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在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从大量的工程现象和工程问题中,进行理论概括,揭示工程的本质、特征、工程发展的规律性,不断丰富和发展工程哲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注意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错误倾向,这两种倾向对工程哲学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作为一门实践哲学,中国工程哲学既是建设性的,又是批判性的,具有双重认识维度和研究视角。工程哲学不可能也不应当脱离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工程社会学去直接研究工程,它只能基于工程科技、工程管理和工程社会学科对工程的实证研究,把已经建立的科学概念、规律和理论提升为更具一般性的哲学范畴、规律和原理,在哲学工程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把握工程。它需要超越实证,但又要植根于实证,通过对工程领域的系统考察和研究,抽象和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形成关于工程的哲学体系。

总之,中国工程哲学的研究,必须根植于中国的黄土地,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紧密联系中国工程建设实际,必须关注和解读工程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为中国工程建设服务。只有这样,中国工程哲学才能获得强劲的生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2.开放性。

工程哲学的开放性不仅包括理论的开放,而且还包括方法的开放;不仅要对内开放,而且也要对外开放。这就需要深入挖掘和提炼古今中外工程史上各种流派的工程哲学思想,以开放的姿态和胸怀来源源不断吸取学术养分,因而要打破学界壁垒,加强密切哲学界同工程界的联盟,着力推动中国同欧美国家工程哲学界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加快基础理论研究步伐。回顾中国工程哲学不长的发展历程,制约其工程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开放性不够,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国的工程哲学研究还仅限于少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象牙塔式的学界层面上,且研究人员大都缺乏工程背景,研究难以深入;另一方面,具有工程背景的工程科技人员其哲学及人文科学素养欠佳,不能很好地自觉地从哲学的高度全面审视和研究工程。严格地讲,目前我国工程哲学的研究还处在队伍弱范围窄的书斋式状态,学术影响不大,与当代中国如火如茶的大规模工程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工程哲学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工程实践。

作为一门新兴哲学学科,中国工程哲学唯有拓展其开放性,才能有长足的进步,理论之树才会常青。因此,建立包括哲学界和工程界人士在内的工程共同体,加强合作和交流,大力开展体现开放性的工程跨(多)学科实证研究,对工程哲学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前瞻性。

哲学乃时代精神的精华,前瞻性是中国工程哲学引领和指导工程活动往更加理性化方向发展的显著特征。中国工程哲学起点要高,要紧密跟踪国际工程哲学前沿和热点,把握工程哲学发展现状、方向和态势,做出高水平的、深入的、超前性的理论研究;同时,积极面向工程建设主战场和前沿阵地,高瞻远瞩,及时提出和解决工程过程中出现的新课题,提早对工程活动的变化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见和导向。

4.广泛性。

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广泛性,主要指广泛的研究队伍、宽广的研究领域、多维的研究视野。工程哲学的研究队伍应由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企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在内的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组成,专业性与普及性相结合,打造最广泛的学科基础,逐步形成目标一致、建制完善的学术共同体。拓宽研究领域,中国工程哲学应全方位开展工程观、工程本体论、工程认识论、工程价值论、工程方法论、工程发展论、工程伦理学和工程史等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系统而扎实的探索和分析,力争在某些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开创工程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中国工程哲学要形成多维视野的研究格局,在研究范式上,要借鉴科学哲学等一些较为成熟学科的术语系统、研究路径和方法;在研究视角上,要兼容建设性与批判性,在肯定和彰显工程造物意义的前提下,也不可无视工程走向反面的异化,必须对工程异化进行哲学批判;在研究方式上,充分鼓励和允许各种不同流派、各种观点的争鸣和交锋,建设和完善工程哲学年度论坛、年鉴、专业期刊、学科网络这样的学术平台,荟萃发布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