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含玉咽津 疗疾养生葆青春

浏览

杨贵妃娇媚动人,美艳出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备受唐玄宗宠爱,每晚都要陪伴饮酒作乐,尽兴方罢。她本来就体态丰腴,最为怕热,加之饮酒过量,以致肺中积热,胸中烦满,口中干渴,常感燥热难熬。中医学上谓之“上消”。特别是一到盛夏,满身香汗淋漓,罗衣尽污。此妇嘴又很馋,尤嗜荔枝,常常荔枝不离口,时间一长,便中了荔枝热毒,损坏了牙齿,因而又患上了牙痛病。每当发作,痛得泪流满面,哭叫不止。御医调治,也没有效果。唐玄宗急得手足无措,只得宣旨遍求良方,有能治愈贵妃之疾者重赏。当下即有御史吉温奏道:“臣同里有富室朱氏,家藏一宝,名曰玉鱼,此物冰凉砭骨,夏日将其含于口中,即觉遍体清凉,止渴却烦;更有一奇特之处,若遇牙痛,将玉鱼贴近患处,即刻可止”。唐玄宗闻奏大喜,急命中使乘八百里之骏,日夜兼程前往。不出三日,中使回京复命,献上玉鱼,玄宗即携往后宫。时值仲夏,天气酷热,贵妃牙痛正剧,忙接过玉鱼,急纳口中,含于患处,即满口生津,随即咽下,一股清凉之气直透肺腑,霎时香汗尽收,牙痛即止,芳心大悦。玄宗即命传旨,赐御史吉温黄金20斤,以酬其功;赐朱氏帛3千疋,粟3千石,并将荫其一子为千户,作为玉鱼的代价。从此以后,杨贵妃口中常含玉鱼,用以凉津沃肺,助润清喉,滋养毛发,保持其美丽的姿容。

古代医典有介绍,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而无毒,含于口中,能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气,滋润心肺,助润声喉,滋养毛发。杨贵妃口含玉鱼,以凉津沃肺,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提倡的“吞津”养生之道。

唾液的成分相当复杂,除了99%的水外,还含有淀粉酶、溶菌酶、球蛋白、粘液蛋白、氨基酸、生长激素、维生素及少量的钾、钠、钙、镁等物质,具有消化、抗菌、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经过导管进入口腔,不仅有清洁口腔、润湿口腔粘膜、稀释食物的作用,还能帮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便会分解成葡萄糖,以利人体吸收利用。米饭在嘴里慢慢咀嚼会有一股甜味,就是这个原因。所以细嚼慢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就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有利于消化和胃肠的健康。唾液中的溶菌酶等能抑制口腔内细菌的生长繁殖;磷酸钙能促进牙齿的钙化,修复牙齿上的微小孔洞;粘液蛋白不仅具有润滑的作用,还可以中和部分胃酸,增强胃粘膜对抗胃酸的腐蚀,从而减少胃肠溃疡的发病率;唾液中的某些活性物质,还能抑制钠盐的重新吸收,可防止钠过多形成的水肿或高血压;而唾液中的一种调节血糖的激素,则可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由此可见,杨贵妃含玉咽津以治病疗疾,是颇具医理的。

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对唾液推崇备至,把它称为“金津”、“玉液”、“甘露”、“琼浆”、“醴泉”和“玉泉”。经常注意吞津养生,可以使人延年益寿。故许多寿星的养生秘诀之中,多有“津宜数咽”之说。有谚云:“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