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患了胃食管反流病吗

浏览

王大妈今年50岁,身体偏胖,平时喜欢吃糯米食,吃肥肉,胃口不错。但近3个月来,反复出现心窝部(胸骨剑突处)烧灼感,一个星期至少出现3次,饱食后有吃进去的东西向上泛涌的感觉,弯腰时更重,口苦,泛酸,咽痒干咳。从王大妈的主诉看,她患的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因食管胃连接部抗反流机制障碍或屏障功能降低,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是食管炎症的一种功能性食管疾病。正常人在餐后或食管扩张、胃扩张及腹内压增高时也可能存在胃食管反流。但那是生理性的,一过性的,一般无症状,也无须治疗。若患者长期地、频繁地出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则是病理性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导致食管炎、咽喉炎、哮喘等,有的还可能出现食管狭窄、食管溃疡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胃食管反流病在消化专科门诊中十分常见,也有病人因胸骨后疼痛、咽喉不适等就诊于心血管专科、耳鼻喉专科。本病在西方国家认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症,人群患病率达7%~15%。据1988年罗马国际会议资料报道,欧洲约有1/3的居民受本病影响,美国成人中约有44%的人至少每月发生1次烧心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加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也有上升的趋势。有专家曾对北京、上海两大城市进行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本病症状者,北京约为10%,上海约为8%。由于中老年人的食管、胃等运动功能退化,容易发生病理性胃食管反流。专家的调查也表明,胃食管反流病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怎样发生的

胃食管反流病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消化道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与胃酸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指本病患者的胃酸分泌增加,而是指胃酸所处部位异常,即胃酸从胃反流至食管,使食管暴露于胃酸的时间过长引起临床症状及食管粘膜损害。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食管有防御胃酸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侵袭的功能,如抗反流功能、酸清除功能、粘膜的屏障功能等,正是这些功能的低下或破坏,才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抗反流屏障障碍有关。食管抗反流屏障是在食管和胃连接处一个解剖上复杂的区域,这个区域中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功能上的缺陷,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状态。食管下括约肌的作用好似一扇自动门,进食后,食管蠕动波产生的压力将食物推移入胃,门即迅速关闭,阻止食物回到食管。但当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下降时,这扇门就不能有效关闭,就不能阻止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这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原理。而过食咖啡、糖、柠檬汁等,可促进胃酸过度分泌,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另外某些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等,也可以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高脂肪食物、吸烟可引起胃排空延迟,通过迷走神经反射途径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其张力下降。

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酸清除功能下降有关。在生理状态下,进食吞咽后,食管里的食物能顺利进入胃内而不会损伤食管,因为食管自身有很好的酸清除功能,通过食管向下向前推进性的蠕动、唾液中和酸的作用和食物自身的重力,三者协同作用,较好地清除反流物。若食管这种酸清除功能下降时,反流就容易产生。

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粘膜防御功能的损伤有关。因多种原因,胃酸、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及胰液等物质,可使食管粘膜出现炎症,使其粘膜的防御功能受到伤害,而引发胃食管反流病。

你患了胃食管反流病吗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了胃食管反流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作出初步的评估,当然最后的诊断要由医生来作出。本病的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胃镜及食管功能检查结果作出判断。本病具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即烧心、反胃和胸痛三大症状。烧心多为上腹部或胸骨后的一种温热感或烧灼感;反胃是指病人在无恶心呕吐的情况下,胃内容物上溢,涌入口咽部而言,空腹时反胃往往是酸性胃液反流,又称“反酸”,也可有胆汁、胰液溢出;胸痛多为胸骨后下方的灼痛感。要注意这些症状多在餐后一二小时出现,症状可因弯腰、仰卧、剧烈运动、饮酒、吃油炸食品等而加重,常伴有口苦或有酸味感,睡醒时有咳嗽,多涎或发现枕上有分泌物,咽喉不适,胃肠胀气等。

若临床症状不典型,必须进行胃镜或食管功能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方法,在胃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有无炎症及病变范围,排除因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引发的反流,并可取食管活体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以排除患肿瘤的可能性。食管功能检查的方法有24小时食管酸碱度的监测、食管钡剂造影、胃食管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来观察有无胃食管反流。

如何防治胃食管反流病

如果你患了胃食管反流病,应及早积极治疗。若对长期烧心、反酸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不作早期治疗,任由其病情发展,食管粘膜不断受到酸的刺激和腐蚀,会出现糜烂、溃疡、出血,或导致变形狭窄,影响进食。食管粘膜反复受反流物的慢性刺激,可造成粘膜组织增生。本病的治疗目标是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预防出现并发症和防止本病复发。防治胃食管反流病主要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注意起居养生,是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本病患者要做到: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平和。②注意保持适当体位,餐后保持直立位,3小时内不要平卧,尽量避免举重物、弯腰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和姿势,不穿紧身衣裤,不紧束腰带,保持大便通畅,睡觉时适当抬高床头。③必须戒烟,停止过度饮酒。④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等为主,少食多餐,晚餐进食量适当减少,不吃夜宵,睡前不要吃东西。⑤限制巧克力、高糖食品、咖啡、可乐的摄入,不要食用柠檬汁、番茄汁、橘子汁等酸性饮料,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避免进食过酸、过辣、过咸及薄荷等刺激性食物。⑥避免使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及损害食管粘膜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地西潘、茶碱、抗胆碱能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铁及钾离子制剂、黄体酮等。另外,肥胖者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应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二是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是中和胃酸,促进消化道动力,防止反流,保护食道粘膜。中药、西药均可使用,西药取效相对较快。常用的西药有制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H 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抗酸剂有氢氧化铝硫酸钙、铝碳酸镁等,促动力药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粘膜保护剂有硫糖铝、枸橼酸铋盐、思密达等。以上药物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