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春秋

浏览

中国有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书法家、画家而言,这“器”指的就是手中的一杆毛笔。我自16岁进入官巷口的邵芝岩笔庄当学徒以来,就跟这毛笔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之后自立门户,创立了“广文轩笔庄”,风雨兼程地一路走来,转眼间已有17年的历史了。

我是做笔的,当然还得从毛笔自身谈起。毛笔有四德:“尖、齐、圆、健”。尖,就是笔尖像锥子似的;齐,就是毛齐,刀切似的没有一根杂毛;圆,是笔头溜圆挺直;健,笔毫要有弹性。可千万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一支毛笔,它的制作工艺大致要经过浸、拨、并、配等70多道工序呢。制作毛笔笔尖的材料主要是兽毛禽羽,即动物纤维,少量也有用植物纤维的。“笔之所贵者在毫”,毫的使用对于笔来说是十分关键的。选毫不同,决定了笔的长短、粗细的不同特点。

笔杆也称笔管,是用手执笔的部分。笔管的材料以竹制的较普遍。竹,取材较易,轻便实用,物美价廉。竹管有白竹管、方竹管、紫竹管、棕竹管、斑竹管、湘妃竹管和马鞭竹管等。历代制笔不但讲求实用,而且注重笔杆的用料及装饰,通过在质料上的镶嵌、雕刻、描金、施釉烧制等不同艺术手法达到雕镂精致,色彩艳丽。笔杆装饰图案有双龙、双凤、龙凤戏珠、八仙、云凤、云蝠、古钱纹、人物、山水、诗词等,寓意以吉祥如意、平安等内容居多。

不是我自个儿吹嘘啊,我们“广文轩”的笔是由72道传统工艺和制笔师的祖传秘艺精制而成的,以用料上乘、做工精细、造型美观、古朴典雅而著称,书写时落纸如云,挥毫如意,笔锋凝聚不散,挥洒愈加爽利自如,写出来的笔画富有羊毫的滋溢效果,疾出时又易出现苍劲飞白,更兼笔锋较长,蓄墨较多,作行草书时容易气韵贯通的优点,在书画界颇具口碑,深受中国美院和老年大学师生们的欢迎。著名书法家刘江在用过我制作的毛笔后,连声赞叹道:“这笔不错!这笔不错!”并且欣然提笔为我们“广文轩”题词。

近几年来,我们的毛笔声名远扬,福建厦门的南亭笔苑销售的95%的毛笔皆出于我们“广文轩”呢。

如今,我们“广文轩”的事业已经传到了第二代,小儿子高峰子承父业,他们夫妻俩致力于广文轩笔业的推广工作。年轻人头脑活络,又不拘泥于传统,开发出一系列以收藏为主的精品毛笔。那两支曾上过《杭州日报》版面的“杭城第一笔”,就是他着力从用料上突破现有技术,经过72道工序,耗时54天时间制成的。这两支名为“广文甲天下”的毛笔笔长均达1.6米,笔口直径达12厘米,笔尖长45厘米,笔尖采用马鬃为原料,笔杆则由牛角制成,总重达7公斤。后来,这两支毛笔均被韩国人买回去收藏。去年,高峰一个名为“无题”的作品还获“首届中国杭州清河坊民间艺人节”优秀作品奖。最近,他正忙着为那支笔尖号称“亚洲第一长”(采用35公分长的羊毛)的毛笔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呢!

谈完了笔,我觉得很有必要说说我多年以来精心收藏的墨品。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这四样可是旧时读书人的宝贝啊,所以在用料、设计等方面决不可马虎。像我收藏的一款明万历年间圆型人物墨品所采用的孔雀蓝质地现已不多见,而且雕功细腻、用笔娴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我所收藏的百来款墨品大多为清朝及民国时期的孤品,有的以造型奇特著称,有的以质地稀有而珍贵,堪称绝世艺术珍品!曾有人出高价欲买走其中的几款,我都婉言谢绝了。有一次,高峰未经我同意就将那款明万历年间的墨品转让给他的一个朋友。我知道后真是那个心痛啊,这是我们家的传世之宝,哪能轻易转让给别人啊!就硬要高峰不惜代价把东西给我赎回来,后来他搭上一条中华烟终于把宝贝给我追回来了。

我这一辈子啊没什么可值得夸耀的事情,惟一摆得上台面来说的就是这点制笔的手艺。令我欣慰的是这门手艺没有在我这一辈失传,小辈们也挺争气不断地将它发扬光大,做出了一点名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