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根源在哪里

浏览

烦恼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病,它给我们的生活设下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碍。心理学家认为,烦恼是客观因素对人的精神搅扰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境。

那么,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容易产生烦恼呢?

波动状态 人的心境犹如湖面上的水,稍遇微风,便会产生波动。当外界的刺激引起心灵上的兴奋,或者需要做出抉择时,心境就不会平静。

文文在一家机关工作,这份工作虽然薪水不高,但稳定可靠,文文又非常适应。然而,有一天一位好友介绍她去一家合资公司工作,那家公司待遇好,工作也富于挑战性。文文想辞职,可又怕自己能力不够,不能胜任后没了退路。于是新单位的诱惑令文文内心波动不已,不知该辞还是不该辞。她辗转反侧,苦思冥想。选定,推翻,再选定,再推翻……烦恼折磨得她痛苦不已。如果文文能冷静判断,明确自己的选择标准,她就不会被苦恼折腾得茫然不知所措,因而完全能从容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的行为是思考的结果,平静的心态才能使思考走上正路。

倾斜状态 人对外界的事物,总会保持不同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如此,或亲或疏,或远或近。人往往在心灵上确立了一个支点,来认识和保持与外部事物之间的平衡。然而,一旦外部事物发生严重的、逆转性的变化,人往往在心灵上确立的支点就会随之移动,从而陷入一种倾斜状态的心境中。

晓琴一年前投进了情网中。王华风度翩翩,浪漫多情,晓琴非常爱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但是,有一次她偶然发现王华不但有妻室,而且和另外几个漂亮女孩也有染。晓琴心乱如麻,悔恨交加,整天寝食不思,由爱生恨。最后,她患了抑郁症。晓琴受过高等教育,智力绝无问题。但在突发事变面前,她没有心理承受的准备,因此坠入了痛苦的深渊。

人的心灵,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大堤,时刻准备接受严峻的考验。

对抗状态 有的人头脑里总有两个人,一个人说“是”,另一个人说“否”。他们总是针锋相对。有时候这个占上风,有时候那个占上风。当旗鼓相当的时候,双方便战得难解难分。这种矛盾的心境,是烦恼最适宜的培养基

雅音到商店买东西,回来时她发现售货员多找了她一百元钱。她开始不安起来,此时脑袋里有两个声音在争执:“你应该把钱退回给商店。”“我不是故意的,是她多找给我的。”“把钱昧了是可耻的,这是不劳而获。”“又没人发现,有什么可怕的。”雅音脑袋里的两个人争吵不休,几天过后她仍然拿不定主意。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像夹板一样将她夹住,使她动弹不得。

恶人的心灵不会对抗,他们干了坏事心安理得。而有是非道德感的人,才会产生心灵的对抗状态,并会因此出现苦恼。

闭锁状态 有人天性开朗,有人天性孤僻;有人天性随和,有人天性古怪。心灵像一间屋子,有时打开窗户,有时却紧闭着窗户,在那些封闭的窗户里,积有厚厚的锈蚀和尘埃。孤独的心灵就像一只夜蝙蝠,总是躲在幽暗处。那里是被欢乐遗忘的角落,是苦恼与烦闷的王国。

亚宁是一家公司的职员。父母的早逝使他变得冷漠孤僻,少言寡语。有一次同事们组织出去郊游,大家见他孤僻古怪,就没有叫他。他内心愤愤不平,认为众人是故意孤立他,气得他因而生病,几天都没上班,还拒绝同事的探望。

闭锁的心灵,犹如受控的热核反应,凝聚着巨大的杀伤力———对自己心身健康的摧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