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雨果的长寿谈心理免疫

浏览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他一生勤奋创作,留下了22部诗集、12部戏剧、24部长篇小说、若干散文和文论等珍贵作品。然而谁能想到,这位文学大师在40岁时就罹患了心脏病,且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政变而被放逐达19年之久。当时雨果“面色铁青,喉咙发出沉重的喘息”。人们惋惜“这颗巨星就要陨落了”。但是雨果并未畏惧和退缩,坚信自己一定能战胜病魔。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又积极进行做操、跑步、游泳等体育锻炼。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使雨果逐步恢复了健康,并能重新挥笔写作。雨果60岁时创作了《悲惨世界》,70岁时著成长篇小说《九三年》,80岁时写出了戏剧《笃尔克玛》,享年84岁。

当代心理免疫学的研究表明,人在罹患疾病之时需要“心理抗争”。像雨果那样对战胜疾病具有坚强信心的人,能有效地调动机体内部的免疫力量,进而可促进早日康复。这在现代医学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免疫”。

英国皇家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对475名癌症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研究,发现其中注意精神调适,相信自己能战胜疾病的人,生存率达10年以上者为72%;而那些病程中即颓废甚至绝望的人,85%在手术后不久便死亡。

其机理何在呢?有关专家指出,患病后讲究心理免疫的人,之所以能战胜疾病获得康复,是因为精神因素与机体内在的免疫功能潜力密切相关,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神经递质对免疫器官产生支配作用,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使这种支配作用增强,从而使抗体增多,可以有效地抵御疾病侵袭。另外亦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激素起作用,其中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而病中精神颓废的人,可反馈性地致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且会抑制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生物活性作用,这种改变则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大量事实说明,在病魔面前,心理防线一旦崩溃,则很可能成为疾病的牺牲品。

健康人也需要心理免疫,能够行之有效地增强免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侵袭。反之,如果主观上缺乏对疾病的“抗争精神”,甚至“谈病色变”,则可能使体内免疫活性物质的水平降低,诸多贻害健康的因素就会趁虚而入。

对于病人而言,要力求增强自己的心理免疫力,充分发挥精神上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地认识和对待疾病。应该想到:很多人得过与我同样的疾病获得了康复,我怕什么呢?!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要相信科学,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然,病人家属、周围的人和医务人员要配合做好病人的思想转化工作,给予耐心细致的开导、解释和劝慰,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心理防线”。同时要遵循医嘱,妥善施治。

同样,心理免疫对于现代人防治心身疾病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随着现代知识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人们的工作节奏相应加快,社会上的各种竞争亦使人的心理压力加重,这就很容易使人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若处理不好或不能适应,则易引起心身疾患,贻害心身健康。因此,现代人应避免过度、持续、长期的紧张状态,并学会在快节奏中掌握自我消除紧张状态的方法。有关专家认为:保持乐观情绪,讲究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现代人更应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情绪失调。这样,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保持在最佳状态,有益于心身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