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灵动思维

浏览

要促进婴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培养她们的兴趣极为重要。对于孩儿来说,学习,即是玩;玩,即是学习。她们正是通过玩这种独特的方式感知事物,发展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玩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从而更好地发展智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某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向往的心情,就会主动地去求知、探索,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力久而准确,思维灵活,并能想出各种办法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学习的效果就更好。但是,有家长对于婴幼儿兴趣的培养,并没有引起更够的重视。有的人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常常只是一厢情愿地把成人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结果造成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兴致索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例如,曾有报道一儿童将自己的手指弄伤,以表示对父母强迫他弹钢琴的抗议。有的人只是着眼于多给知识,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形成强行灌输的局面,最后孩子觉得疲惫不堪不说,家长也是叫苦不迭;也有的人对孩子的兴趣仅仅停留在自然状态下,不加以诱导和培养,这也大大影响了孩子能力的发展。

兴趣所致 自有轨迹

培养孩儿的良好兴趣,首先应该了解婴幼儿的兴趣产生和发展的特点。

兴趣从婴儿出生就以机体的一种功能形式表现出来,除了睡眠和身体不适外,婴儿的看、听、发出声音和动作都是由兴趣、情绪所激起和指导的。同时,兴趣还支配着感觉和动作之间的协调和运动技能的发展,为生长和发育打下基础。缺乏兴趣这类情感的唤醒,就会导致孩子智力迟钝或冷漠无情。婴儿最初的兴趣是由声、光、运动刺激引起的。这时,婴儿产生了对自己活动的快乐感,比如带声响的彩色玩具引起他的注意,当玩具在视野中移动能引起视觉追踪,玩具再现引起兴趣和探索。逐渐地,婴儿对新异物体特别感兴趣,而持续存在的物体已不再引起他的兴趣,当新异物体出现时,婴儿主动做出重复性动作去认识它。例如,婴儿不断地抛扔玩具,抛扔的动作是兴趣与认知相互作用的表现。以后婴儿就试着自己去影响事物,这又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例如,拿到一个玩具后他试图把它拆成零件,这种兴趣一直持续到二三岁,并增添了对事物的模仿行为这一兴趣;例如,拍娃娃睡觉,给小兔子喂饭,他逐渐学会把玩具放在一个自己所经历的情境之中,这种情境延长了他有兴趣玩耍的时间。所以,婴儿期的兴趣表现为三个阶段: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相似性对象的再认识阶段和新异性探索阶段。

到了幼儿期,他的需要在不断发展,兴趣也随之发展。在这一阶段里,他的兴趣非常广泛,幼儿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渴望认知和接触,对什么都很新奇,经常要问“为什么”,喜欢与人进行交流,但还不能形成稳定的中心兴趣。幼儿的兴趣肤浅而且容易变化,因为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都有限,不可能了解事物的内部特征,她的兴趣大多是由事物的表面特点或活动过程引起的。例如,幼儿喜欢饲养的动物,多是由于动物的可爱外形和喂养的过程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这种兴趣因而也是比较肤浅的,随着过程的多次发现,或者习惯了事物的外部特征,兴趣也就消失了。为此,成人要根据孩子兴趣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培养。

积极引导 全面发展

要引导孩子的兴趣发展,做父母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来设想孩子的发展。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应培养孩子具有广泛的兴趣,而成人如果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设想孩子的发展,往往是比较狭窄的,广泛的兴趣可以使人对多种事物和活动有所了解,从而开阔眼界,获得广博的知识,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孩子在与外界事物的接触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兴趣,如果父母将自己的设想强加于孩子,不但不能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而且还会扼杀他多方面的兴趣,以致造成心理畸形。

英国大数学家麦克斯韦在童年时,他父亲想培养他成为画家。一次,父亲看他静物写生,画的是插满金芝的花瓶,结果吃了一惊,原来麦克斯韦满纸画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瓣是圆的,叶子是三角形的。父亲并没有责怪他,转而开始培养儿子对数学的兴趣,麦克斯韦最终成为有名的数学家。

总之,成人对孩子的期望要宽泛一些。要知道,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成人应多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发展来调整自己的想法,不要强求孩子屈从,而应带孩子广泛接触社会,接受多方面的事物,为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