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养生篇——《龟虽寿》 

浏览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东晋都城建业(即今南京),每天晚上在将军府中都传出大将军王敦吟诵诗歌的铿锵之声,所诵诗句,清晰可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敦吟诵该诗时,常有人应声而和。据说王敦每次喝了酒,便大声咏诵这四句诗,而且以如意击壶为节,致使壶口尽缺。王敦的如意和那个缺口的壶,早已无迹可寻,但他咏诵的诗句,却一直流传至今。

这四句诗,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龟虽寿》表现了一种不甘衰老和人命不全由天定,而通过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精神。先看《龟虽寿》全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该诗一开首就用了两个典故:一是神龟,二是腾蛇。神龟出自《庄子·秋水》篇:“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龟的寿命很长,古人将它作为长寿动物的代表。腾蛇出自《韩非子·难势》篇:“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蝇蚁同矣。”腾蛇,黄节《魏武帝诗注》说,当作“塍蛇”,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乘雾而飞的蛇。神龟长寿三千年,还是难免一死;腾蛇如龙攀云驾雾,等云雾消散,便卑微如尘土。人如何?前面四句的铺垫,似乎会引出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悲叹。然而我们却听见了石破天惊的声音,听见了当年王敦以如意击壶慷慨吟诵的那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声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骥是千里马,枥是马棚。烈士指刚正、重义轻生的有志之士。这四句大意是:良马虽老,蜷伏在马棚中,但它的志向仍在驰骋千里;烈士即使到了晚年,他的雄心壮志也不会消沉。写是诗时,曹操53岁,当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宏图初展,雄心勃发,是诗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他把自己比作一匹老马,虽然屈居枥下,心中却依然向往着远大的目标,准备继续驰骋千里。在激昂之后,诗人又陷入深沉的思考之中:“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盈缩,指寿天。养怡,是指保养身心健康。这两句说寿命长短不全然受天的支配,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延年益寿。人难免一死,人的短暂生命,其实并非都由天命安排,如果能善自尊重,怡养身心,也可以延年益寿。这种对待生命之态度,就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决不陈腐。况且,曹操所言的怡养身心,是一种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是“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进取之心。而雄心勃勃的曹操,也以自己叱咤风云的行为,对如此之人生观作了实践。曾有人把这首诗歌说成精神的养生篇,不无道理。秦皇汉武,都曾梦想过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致勃勃远巡东海,派人人海采集不死之药,最终崩于巡行途中。然而曹操却很清醒,生命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神龟可以活三千年,人活不过百年,如何珍惜有限生命,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所以《龟虽寿》既是催人向上,奋发努力,强身健体,老有所作为的精神诗篇,也是颇佳的精神养生篇。咏诵之时,让人能焕发青春,咏诵之后更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尤其对中老年人更是如此,不能倚老卖老,老气横秋,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振作精神,锻炼强身,延年益寿。既要具有曹操那种积极向上,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又要有对人生命有限的清醒认识。


相关文章